时间: 2025-04-27 16:4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43:01
高年不复出,门径众草生。
时夏方新雨,果药发馀荣。
疏澹下林景,流暮幽禽情。
身名两俱遣,独此野寺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高年(老年)时不再外出,院子里小路被杂草覆盖的情景。正值夏季刚下过一场新雨,果实和药草都显得更加丰盈。林间景色疏朗淡雅,傍晚时分,幽静的鸟儿在林间飞翔。身名已然抛弃,此刻独自在这野寺中漫步。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浩然,生于河南,后居江南。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深度。
《昙智禅师院》是韦应物在隐居生活中的感悟,表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抛弃。在唐代,士人普遍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许多人在获得名利后选择隐退,韦应物的诗正是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
《昙智禅师院》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寺院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句“高年不复出”引出诗人老年的状态,仿佛在告诉读者他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扰,选择了隐居。接下来的“门径众草生”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无人打理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和自在的感觉。
“时夏方新雨,果药发馀荣”描绘了夏日雨后的生机勃勃,果实和药草的繁荣与诗人的内心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繁华。在接下来的“疏澹下林景,流暮幽禽情”中,诗人将目光转向林间,描绘出一种疏朗的美感,夜晚的安静与幽禽的飞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最后两句“身名两俱遣,独此野寺行”则是诗人对自我身份的彻底放下,选择独自一人在这片野寺中漫步,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思想境界。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放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韦应物的年龄阶段是什么时候的隐居?
A. 青年
B. 中年
C. 高年
D. 幼年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身名两俱遣”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亲情的思念
D. 对财富的渴望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韦应物的诗更偏重于对内心的反思,而王维和陶渊明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理想化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