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4:55
不喜苏君师鬼谷,
宁从许子学神农。
衰残犹有忠存阙,
老丑应无妒入宫。
贪汉惊鱼悬饵下,
痴人饿虱处褌中。
两翁勘破真堪笑,
自古英雄见略同。
我不喜欢苏轼的鬼谷子学问,宁可跟随许子(许慎)学习神农的农艺。虽然年华已逝,仍然有忠心在于阙(宫殿),老了丑了自然不会在宫中妒忌。贪婪的人像悬挂鱼饵惊动了鱼,愚蠢的人像身上有虱子却不知。两位老者看破这一切,真是值得一笑,自古以来英雄们的见解总是相似的。
刘克庄,字景沧,号白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卒年不详。刘克庄为人清白刚直,诗作风格多变,既有豪迈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刘克庄的诗歌受到了李白、杜甫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和》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士人群体的看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探讨。刘克庄通过对比不同的学问和人生态度,表达了对诚实与智慧的推崇。
《三和》是一首探讨智慧与愚蠢、忠诚与嫉妒、传统与创新的诗作。诗中开头以“不喜苏君师鬼谷,宁从许子学神农”引入,表明了作者对传统哲学的反思,认为实用的农艺知识比起高深的哲学更为重要。接着,诗人通过“衰残犹有忠存阙,老丑应无妒入宫”,传达出一种对老年人忠诚与智慧的尊重,认为年老并不代表失去价值。
在后面的比喻中,诗人以“贪汉惊鱼悬饵下,痴人饿虱处褌中”形象地描绘了贪婪与无知的后果,展现出一种讽刺的意味。同时,结尾的“两翁勘破真堪笑,自古英雄见略同”,则传达出一种对智慧的共鸣,表明真正的英雄都有相似的见解和遭遇。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深刻,情感上既有对传统的尊重,也有对人性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讽刺性和启发性。
《三和》探讨了智慧与愚蠢、忠诚与嫉妒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不同的思想和人物,表达了对实用知识和忠诚精神的推崇。诗人通过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测试
《三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神农”是谁的象征?
“贪汉惊鱼悬饵下”中的“贪汉”是指什么类型的人?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