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湖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8-09 22:59:43

诗句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

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2:59:43

原文展示: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白话文翻译:

湖面平静,随着芦苇岸边延伸,碧蓝的天空倒影在清澈的水中。清晨,一川风露中荷花盛开,六月的蓬莱仙岛,燕子在凉爽中栖息。沧海之上,木筏漂浮,显得空旷而辽阔,银河中的木筏上更是显得微茫。何必辛苦追求天外之物,自然有仙境就在这水乡之中。

注释:

  • 苇岸:芦苇丛生的岸边。
  • 碧天:碧蓝的天空。
  • 清光:清澈的水面。
  • 一川:一片,这里指湖面。
  • 风露:风和露水。
  • 蓬瀛:指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 燕坐:燕子栖息。
  • 沧海:大海。
  • 桴浮:木筏漂浮。
  • 明河:银河。
  • 槎:木筏。
  • 微茫:模糊不清。
  • 仙乡: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游览西湖时所作,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面的平静、天空的碧蓝、荷花的清新以及燕子的栖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超脱的氛围。诗中“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满足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和精神自由的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面平随苇岸长:描绘湖面平静,随着芦苇岸边延伸。
  2. 碧天垂影入清光:碧蓝的天空倒影在清澈的水中。
  3. 一川风露荷花晓:清晨,风和露水中荷花盛开。
  4. 六月蓬瀛燕坐凉:六月的蓬莱仙岛,燕子在凉爽中栖息。
  5. 沧海桴浮成旷荡:沧海之上,木筏漂浮,显得空旷而辽阔。
  6. 明河槎上更微茫:银河中的木筏上更是显得模糊不清。
  7. 何须辛苦求天外:何必辛苦追求天外之物。
  8. 自有仙乡在水乡:自然有仙境就在这水乡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碧天垂影入清光”中,将天空的倒影比作清澈的水面。
  • 拟人:“六月蓬瀛燕坐凉”中,燕子被赋予了人的行为,显得生动。
  • 对仗:“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中,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景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宁静和精神自由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面:平静、清澈。
  • 碧天:碧蓝、高远。
  • 荷花:清新、美丽。
  • 燕子:凉爽、宁静。
  • 沧海:空旷、辽阔。
  • 明河:微茫、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天垂影入清光”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湖面平静 B. 天空倒影 C. 荷花盛开 D. 燕子栖息

  2. “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尘世的超脱 C. 对仙境的向往 D. 对自由的追求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西湖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杨万里《小池》:以小池为背景,展现了清新自然的意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曾巩的《西湖二首 其二》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与友人共饮的愉悦,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超脱尘世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西湖志》: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诗中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亭林漫兴 其一 冬夜 其三 冬夜 其二 冬夜 其一 送王宗成归越 其二 送王宗成归越 其一 人日 灵鹫十景 其五 连岩栈 灵鹫十景 其四 合涧桥 灵鹫十景 其三 葛洪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字旁的字 树功立业 龙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只重衣衫不重人 韡煌 丶字旁的字 急景雕年 灵羊 鼠骇 热气腾腾 要不得 得结尾的成语 拔毛连茹 醉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