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8:19
已奏囊封墨尚新,又携袖疏榻前陈。
小臣忧国言无隐,先帝如天笑不嗔。
阙下举幡空太学,路傍卧辙几遗民。
愚儒未解天公意,偏寿它人夭此人。
我刚刚奏上奏折,墨迹仍然清新,又在袖中携带着疏文在榻前陈列。
小臣我忧国忧民,话语中没有隐瞒,先帝就像天一样,笑着不生气。
在皇宫门前,旗帜高扬,却空无一人去太学,路旁卧着的辙痕,几多遗弃的百姓。
愚钝的读书人未能理解上天的旨意,偏偏祝寿于他人,却让此人夭折。
刘克庄的《挽陈师复寺丞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入剖析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与政治的无奈。首句以“已奏囊封墨尚新”开篇,便引入了作者对国家事务的关心,表现出他对奏折的重视与急迫感。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阙下举幡空太学”的描写,展现出国家的衰败与教育的荒废,暗示了政治腐败使得人才得不到重用,社会失去了应有的生机。
诗中“愚儒未解天公意,偏寿它人夭此人”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无奈与失望,表现出对当权者的不满,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展现出一位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中所面临的困惑和艰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政治腐败的不满,以及对人才流失的深切悲痛,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已奏囊封墨尚新”指的是什么?
“阙下举幡空太学”中的“阙”指的是什么?
诗中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