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2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24:44
宿庄家二首
作者:刘克庄(宋代)
初秋风露变,偶出憩庄家。
原稼无全穗,陂荷有晚花。
疏钟逾涧响,微月转林斜。
邻媪头如雪,灯前自绩麻。
初秋时节,风和露水都发生了变化,我偶然来到这庄家小憩。田里的稻谷没有成熟的穗子,池塘里的荷花却盛开着晚秋的花朵。远处的钟声在山涧中回荡,微弱的月光斜照在树林之间。邻家的老妇人头发如雪,在灯下一个人默默地织麻。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微月”与“疏钟”的意象常在古诗中出现,象征着宁静与思乡的情感。诗中描绘的乡村秋景,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刘克庄,字梦得,号石泉,南宋诗人,生于福建,晚号白山。以词名于世,兼擅诗文,关注现实,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写于初秋,正值农村的稻谷未成熟和荷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的场景,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刘克庄在《宿庄家二首》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初秋的乡村景象,诗中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农村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的“初秋风露变”便直接引入了季节的变换,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原稼无全穗,陂荷有晚花”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虽是秋季,田间的稻谷尚未来得及成熟,而池塘边的荷花却在此时绽放出最后的美丽,表现了生与死、盛与衰的辩证关系。
接下来的“疏钟逾涧响,微月转林斜”,则通过声与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与美好。疏钟的回响传递出一种悠远的时光感,而微月的斜照则为这一景象增添了一层柔和的光影效果。整体上,诗人在这里传达出一种清幽、宁静的乡村情怀,令人感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一句“邻媪头如雪,灯前自绩麻”中,老妇人白发苍苍,灯下独自织麻,显现出一种朴素而又坚韧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生活平凡,但在这宁静的夜晚,仍然可以找到生活的意义与乐趣。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藏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初秋风露变,偶出憩庄家。”
初秋的天气开始变得清爽,诗人偶然来到庄家小憩,开头便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原稼无全穗,陂荷有晚花。”
田里的稻谷尚未成熟,但池塘里的荷花却在这个季节绽放出晚秋的花朵,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不同阶段。
“疏钟逾涧响,微月转林斜。”
远处的钟声在山涧中回响,微弱的月光斜照在树林之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令人心驰神往。
“邻媪头如雪,灯前自绩麻。”
邻居的老妇人白发如雪,独自在灯下织麻,展现了生活的朴素与坚韧,也使整首诗增添了人情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生命轮回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邻媪”指的是谁?
诗中的“微月”指的是?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静夜思》(李白)
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
《秋夕》(杜甫)
表达了秋天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