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生公游石窟山》

时间: 2025-04-26 22:49:56

诗句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构灵室,诡制非人功。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9:56

原文展示: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构灵室,诡制非人功。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

白话文翻译:

探索神秘的事物谁说是遥不可及,
忘却了内心的忧虑与烦恼。
日复一日寻求深奥的意义,
仿佛置身于神仙的世界。
攀登险峻构筑的灵室,
奇妙的创作并非人力所能。
深邃的洞穴黑暗无底,
那独特的庭院恍如一场梦境。
怎能比得上武安的凿石,
就像自然而然地与茅山相通。
造物主的良苦用心,
游玩嬉戏才是真正的快乐。
仍然希望咽下那如玉般的液体,
从此升向云端。
呼喊着大家一起携手,
清凉地乘风而行。

注释:

  • 探秘:探索神秘事物。
  • 孰云:谁说,表示反问。
  • 日寻:日复一日地寻找。
  • 宛是:仿佛,恍若。
  • 跻险:攀登险峻之地。
  • 诡制:奇妙的构造。
  • 潜洞:深邃的洞穴。
  • 黝无底:黑暗而无尽。
  • 岂如:怎么能比得上。
  • 武安:指武安君,即吕洞宾,传说中的道士。
  • 茅山:道教圣地,象征道教高人。
  • 嬉游:游玩嬉戏。
  • 咽玉液:指美酒或灵药。
  • 升云空:升上云霄。
  • 咄咄:呼喊或呼唤的声响。
  • 泠然:清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室,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宰相。他在诗歌、散文和政治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以其清新高远的风格著称。张九龄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其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张九龄与友人游览石窟山时,受到其壮丽景色和深邃洞穴的启发。诗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世纷扰的超脱与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诗歌鉴赏:

《与生公游石窟山》是张九龄在游历石窟山时所作,整首诗以"探秘"为引子,开启了一段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探秘孰云远”引入,抒发了对神秘事物的探索热情,接着通过对“日寻高深意”的描绘,展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求。整首诗意象丰富,既有神仙的超然,又有自然的奇妙,张九龄通过对石窟深邃与神秘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

在情感上,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状态,抛却世俗的纷扰,向往那种“嬉游乃惬衷”的自在生活。诗中“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的描绘,既让人感受到石窟的神秘无尽,又仿佛置身于梦境,反映出诗人对生活和理想的思索。

整首诗在用词上清新脱俗,意象生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哲理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追求,展现了张九龄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探索神秘的事情,谁说是遥远的?忘却了内心的忧虑与烦恼。
  •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日复一日地寻找深奥的道理,仿佛置身于神仙的世界。
  • 跻险构灵室,诡制非人功:攀登险峻的灵室,奇妙的构造并非人力所能。
  •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深邃的洞穴黑暗无底,那独特的庭院恍如一场梦。
  •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怎能比得上武安的凿石,就像自然而然地与茅山相通。
  •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造物主的良苦用心,游玩嬉戏才是真正的快乐。
  •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仍然希望咽下那如玉般的液体,从此升向云端。
  • 咄咄共携手,泠然且驭风:呼喊着大家一起携手,清凉地乘风而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宛是神仙中”通过比喻将自然景色与神仙境界相提并论,增强诗意。
  • 拟人:“造物良有寄”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石窟山的描写,表达了张九龄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对心灵自由的向往。诗中所蕴含的“探秘”精神,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窟: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深邃,代表着一个探索与思考的空间。
  • 神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理想与追求,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真谛的向往。
  • 玉液: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事物,表现了追求理想与幸福的渴望。
  • :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探秘孰云远”意指什么? A. 探索神秘的事物
    B. 神秘的事物遥不可及
    C. 忘却烦恼
    D. 以上皆是

  2. “潜洞黝无底”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黑暗而无尽
    B. 美丽的风景
    C. 人生的哲理
    D. 欢乐的游玩

  3. 诗中提到的“武安”指的是? A. 武安君
    B. 一位道士
    C. 诗人的朋友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较,张九龄的《与生公游石窟山》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深邃的探索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豪放的气质。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张九龄诗文集》

相关查询

游丝 山中桂 四气 芦花 江边柳 自君之出矣 柳絮 蝶恋花 秋月 壬辰1832春捧檄来澎随同周芸皋观察查办抚恤蒙赐书画联扇赋诗申谢 其二 壬辰1832春捧檄来澎随同周芸皋观察查办抚恤蒙赐书画联扇赋诗申谢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墨绖从戎 音字旁的字 笙歌鼎沸 独树不成林 立字旁的字 合券 癶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招事惹非 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资养 水字旁的字 阴穴 言芳行洁 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河东狮吼 吞开头的成语 丰功伟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