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 其一》

时间: 2025-04-26 02:55:58

诗句

锁甲摇华铁戟寒,韬弓插羽上雕鞍。

班超自有封侯骨,世业宁论是史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5:58

出塞行四首送郭建初归戚都护幕中 其一

原文展示

锁甲摇华铁戟寒,
韬弓插羽上雕鞍。
班超自有封侯骨,
世业宁论是史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将士出征的情景:锁甲在微风中摇曳,铁戟在寒风中闪烁,弓箭被收起,羽毛插在雕鞍上,显示出将士们的英武气概。班超有着封侯的骨气,世间的功业又怎能只用史官的记载来论述呢?

注释

  • 锁甲:指铠甲,古代士兵的防护装备。
  • 摇华:华指花饰或装饰,锁甲在摇动时发出声响。
  • 韬弓:将弓收起,表示暂时不再战斗。
  • 插羽:指将羽毛插在马鞍上,羽毛通常象征着身份和荣耀。
  • 班超:班超是汉朝著名的将领,以勇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闻名,曾被封侯。
  • 史官:指历史记载者,强调功业的评价。

典故解析

班超是西汉著名的将领,他在征战中屡次表现出色,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诗中提到班超,意在强调真正的功绩和将士的英勇不应仅仅依赖于史官的记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克晦,明代诗人,以诗词见长,风格多变,常关注国家大事和士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士兵出征的壮烈场景,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仰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士兵的英勇和豪情。开篇以“锁甲摇华铁戟寒”引入,画面生动,仿佛可以看到士兵在寒风中的铠甲和战戟,增强了视觉冲击。接着“韬弓插羽”则进一步描绘出士兵的英武气概与荣耀,展现了他们在战斗中的果敢与智慧。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历史和成就的思考,强调真正的功绩来自于将士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史官的记载,这种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功绩的反思使这首诗更具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锁甲摇华铁戟寒:描写士兵的装备,锁甲摇动中显露出战斗的紧迫感,铁戟在寒冷中闪烁着寒光。
    • 韬弓插羽上雕鞍:士兵将弓箭收起,表现出战斗的间歇,羽毛的插置象征着荣耀和身份。
    • 班超自有封侯骨:提到班超,表明他是有潜力和能力获得封侯的将领。
    • 世业宁论是史官:质疑以史官的记载来评价功业,强调实战中的英雄才是最重要的。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锁甲摇华”与“铁戟寒”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借代:用“班超”象征所有有才能的将领,突出英雄的地位。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将士勇敢奉献的赞美,呼唤对真正英雄的认可,体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意象分析

  • 锁甲:象征着保卫国家的士兵。
  • 铁戟:代表着战斗与力量。
  • 羽毛:象征着荣耀和身份。
  • 班超:作为历史英雄,代表了将士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班超”是谁? A. 一位历史学家
    B. 一位将领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2. 诗中“韬弓插羽”表达了什么含义? A. 战斗的继续
    B. 暂时的休整
    C. 英勇的进攻
    D. 胜利的庆祝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行》王昌龄
  • 《夜泊牛津口》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行》同样描写了边塞的壮烈景象,表达了对战士的崇敬和对国家的忠诚。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黄克晦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对将士命运的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黄克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哭道士刘无得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从崇山向越常 度安海入龙编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 登瀛州南城楼寄远 夜游 九真山净居寺谒无碍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搂账 骨鲠之臣 须将 飠字旁的字 彻结尾的成语 得道多助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屡戒不悛 梅雨 都头 鬯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上交不谄 仙镇 阜字旁的字 包含洲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