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石用之春晴游西湖》

时间: 2025-04-26 03:19:00

诗句

春晴结客出城隅,无数僧坊论给孤。

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

逍遥各自从鹏鷃,断续宁须较鹤凫。

端立一丘为老计,移文何谢北山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9:00

原文展示:

次韵石用之春晴游西湖 张嵲 〔宋代〕

春晴结客出城隅,无数僧坊论给孤。 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 逍遥各自从鹏鷃,断续宁须较鹤凫。 端立一丘为老计,移文何谢北山逋。

白话文翻译:

春日晴朗,与友人结伴出游城外,探访了许多寺庙讨论佛教的布施。 红色的马蹄踏在花丛中的小路上,绿色的船篷遮蔽着湖边的柳树。 各自逍遥自在,无论是大鹏还是小鸟,都不必计较鹤与凫的飞翔。 坚定地站在一座小山上,作为晚年生活的打算,移居文雅之地,何须羡慕北山的隐士。

注释:

字词注释:

  • 结客:结伴。
  • 僧坊:寺庙。
  • 给孤:佛教术语,指布施给孤独者。
  • 红贴马蹄:形容马蹄踏在红色花丛中。
  • 绿笼船背:形容船篷像绿色的笼子遮蔽着。
  • 鹏鷃:大鹏和小鸟,比喻大小不一。
  • 鹤凫:鹤和野鸭,比喻高低不一。
  • 端立一丘:坚定地站在一座小山上。
  • 移文:移居文雅之地。
  • 北山逋:北山的隐士。

典故解析:

  • 鹏鷃: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大小不一的事物。
  • 鹤凫:出自《庄子·秋水》,比喻高低不一的事物。
  • 北山逋:指隐居在北山的隐士,如陶渊明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字巨山,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作于春日晴朗之时,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游西湖的愉悦心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嵲在春日晴朗之时,与友人游西湖后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晴朗的西湖为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出游的愉悦场景。诗中,“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一句,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生动地描绘了春日西湖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后两句“逍遥各自从鹏鷃,断续宁须较鹤凫”,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认为无论是大鹏还是小鸟,都不必计较高低,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后一句“端立一丘为老计,移文何谢北山逋”,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愿意在晚年时移居文雅之地,过上宁静的生活。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晴结客出城隅,无数僧坊论给孤:春日晴朗,与友人结伴出游城外,探访了许多寺庙讨论佛教的布施。
  2. 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红色的马蹄踏在花丛中的小路上,绿色的船篷遮蔽着湖边的柳树。
  3. 逍遥各自从鹏鷃,断续宁须较鹤凫:各自逍遥自在,无论是大鹏还是小鸟,都不必计较鹤与凫的飞翔。
  4. 端立一丘为老计,移文何谢北山逋:坚定地站在一座小山上,作为晚年生活的打算,移居文雅之地,何须羡慕北山的隐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贴马蹄花底路”,将马蹄踏在花丛中的情景比喻为红色贴在花底路上。
  • 对仗:如“红贴马蹄花底路,绿笼船背柳边湖”,通过色彩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视觉效果。
  • 拟人:如“逍遥各自从鹏鷃”,将鹏鷃拟人化,表达了各自逍遥自在的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春日西湖美景的描绘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晴:春日晴朗的天气。
  • 红贴马蹄:红色的马蹄踏在花丛中。
  • 绿笼船背:绿色的船篷遮蔽着湖边的柳树。
  • 鹏鷃:大鹏和小鸟,比喻大小不一的事物。
  • 鹤凫:鹤和野鸭,比喻高低不一的事物。
  • 北山逋:北山的隐士,象征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贴马蹄花底路”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马蹄踏在红色花丛中 B. 马蹄踏在绿色草地上 C. 马蹄踏在湖边的柳树上 答案:A

  2. 诗中“逍遥各自从鹏鷃”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高低不一的计较 B. 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C. 对隐逸生活的羡慕 答案:B

  3. 诗中“端立一丘为老计”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打算? A. 移居文雅之地 B. 坚定地站在一座小山上 C. 羡慕北山的隐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杨万里《小池》:通过对小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嵲《次韵石用之春晴游西湖》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张嵲的诗更多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西湖梦寻》: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张嵲诗中的西湖意象。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与刘时雍 鼎仪宅分韵送其兄武仪还昆山得倪字 再游慈恩寺留僧瑢画卷 读柳拱之员外严宗哲主事杨应宁舍人倡和和长句戏次韵一首 读书 闻王仁辅买鱼瓶俗所谓泡灯者赋此嘲之 茶陵竹枝歌(十首) 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 哭张行人睴吉 杂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指桑说槐 衣钵 十字旁的字 摇尾乞怜 来下 特异功能 包含栏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走口 蔽日遮天 川字旁的字 上闻下达 弋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前瞻后顾 胆小鬼 混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