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3:34
原文展示:
次韵周守游海棠溪 张嵲 〔宋代〕 浣纱何处是,空翠隔崔嵬。 嫩绿连山暗,妖红照水开。 惜春嗟婉娩,载酒约徘徊。 莫怪胭脂湿,曾经夜雨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哪里是浣纱的地方?只有空翠的山峦隔着崔嵬。 嫩绿的山色连绵暗淡,妖娆的红色在水边绽放。 惋惜春天的温柔,带着酒约徘徊。 不要奇怪胭脂湿润,因为曾经夜雨来过。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是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次韵周守的作品,周守原诗已佚,张嵲的这首诗可能是应和之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春天流逝的惋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游赏海棠溪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通过对“嫩绿”和“妖红”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诗中的“惜春嗟婉娩”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之情。最后两句“莫怪胭脂湿,曾经夜雨来”,则巧妙地运用了“胭脂湿”这一意象,暗示了夜雨带来的湿润和春天的气息,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围绕着春天的美丽和短暂展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浣纱”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美女西施浣纱的典故 B. 实际的浣纱活动 C. 美丽的景色 答案:A
诗中的“妖红”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峦的颜色 B. 花朵的颜色 C. 水的颜色 答案:B
诗中的“惜春嗟婉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春天的惋惜 C. 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嵲的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如《春日山行》等。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张嵲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