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欢娘(八岁善吹笙)》

时间: 2025-05-03 03:06:10

诗句

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当时纵使双成在,不得如伊是小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06:10

原文展示: 赠欢娘(八岁善吹笙) 薛能 〔唐代〕 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当时纵使双成在,不得如伊是小时。

白话文翻译: 一束细竹枝发出龙吟般的声响,青娥手持着它在手中吹奏。 即便当时有双成在旁,也无法像她这般在幼小时就如此出色。

注释:

  • 龙吟:形容声音悠扬,如龙吟般动听。
  • 细竹枝:指笙的吹管部分。
  • 青娥:指年轻的女子,这里特指欢娘。
  • 双成:指传说中的仙女董双成,这里比喻其他才艺出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细节,表达情感真挚。此诗赞美了一位八岁便擅长吹笙的小女孩欢娘,展现了诗人对天赋与才华的赞赏。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观赏欢娘表演时即兴所作,旨在表达对欢娘才华的惊叹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赞美了一位年仅八岁却已擅长吹笙的小女孩欢娘。首句“一束龙吟细竹枝”,以“龙吟”形容笙声的悠扬动听,形象生动。次句“青娥擎在手中吹”,直接描绘了欢娘吹笙的情景,青娥的形象与笙声相映成趣。后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欢娘在幼小时就展现出的非凡才华,即便有其他才艺出众的人在旁,也无法与之相比。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天赋与才华的赞赏。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龙吟”这一形象的比喻,赋予了笙声以生命和动感,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起来。
  • 次句直接描绘了欢娘吹笙的动作,青娥的形象与笙声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 后两句通过对比和假设,强调了欢娘的独特和出众,即便有其他才艺出众的人在旁,也无法与之相比,突出了欢娘的非凡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龙吟”比喻笙声,增强了声音的形象感。
  • 对比:通过“纵使双成在”与“不得如伊是小时”的对比,突出了欢娘的独特才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天赋与才华的赞赏,通过描绘欢娘吹笙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她在幼小时就展现出的非凡才华的惊叹和赞美。

意象分析:

  • 龙吟:象征着声音的悠扬和动听,增强了笙声的形象感。
  • 青娥:象征着年轻和美丽,与笙声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龙吟”用来形容什么? A. 笙声 B. 竹枝 C. 青娥 D. 双成

  2. 诗中的“青娥”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欢娘 C. 双成 D. 其他才艺出众的人

  3. 诗中提到的“双成”是指谁? A. 欢娘 B. 诗人自己 C. 仙女董双成 D. 其他才艺出众的人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可以将薛能的这首诗与杜甫的《赠花卿》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对年轻才艺的赞美,但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清平乐·钗头蝴蝶 醉落魄/一斛珠 浣溪沙·墨绿衫儿窄窄裁 鹧鸪天·细听楼头漏箭移 南乡子·帘幕閟深沈 更漏子·秋点长 蝶恋花·碧树凉颸惊画扇 踏莎行·云树参差 夜行船·红溅罗裙三月二 谒金门·愁万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元书纸 包含崤的词语有哪些 适变 金字旁的字 折首不悔 时结尾的成语 冰溜 女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酷刑 餵糟啜醨 恨铁不成钢 阜字旁的字 贪夫徇利 急管繁弦 桀傲不恭 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