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升平词十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4:54:16

诗句

处处是欢心,时康岁已深。

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

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4:16

原文展示:

升平词十首 其三 薛能 〔唐代〕

处处是欢心,时康岁已深。 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 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人们处处感到欢乐,社会安定,岁月深远。诗人认为在这样的时代,人们不应再像战士那样手持三尺剑,而应像弹奏五弦琴那样享受生活。即使山川的寿命终将结束,光明也会嫌弃太阳有时会有阴影。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每一样事物,以此来消除忧愁和吟咏。

注释:

字词注释:

  • 时康岁已深:指时代安定,岁月久远。
  • 三尺剑:指武士的武器,象征战争和冲突。
  • 五弦琴:指音乐,象征和平与文化。
  • 寿笑山犹尽:比喻自然界的寿命终将结束。
  • 明嫌日有阴:光明不喜欢太阳有时会有阴影,比喻完美中总有不足。

典故解析:

  • 三尺剑:古代剑长约三尺,常用来象征武力和战争。
  • 五弦琴:古代乐器,常用来象征文化和艺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和平时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中“处处是欢心,时康岁已深”直接表达了和平带来的喜悦和时间的深远。“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和平时期人们应该追求文化艺术而非武力。后两句“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则带有哲理意味,提醒人们即使在完美的和平中也要意识到事物的有限性和不完美。最后,诗人呼吁人们珍惜每一个和平的瞬间,以此来消除内心的忧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处处是欢心,时康岁已深”描绘了和平时代的普遍喜悦和时间的深远。
  • 第二句“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通过对比,强调了和平时期的文化追求。
  • 第三句“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带有哲理意味,提醒人们事物的有限性和不完美。
  • 第四句“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呼吁人们珍惜和平,消除忧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三尺剑”与“五弦琴”的对比,突出了和平与战争的不同。
  • 比喻:“寿笑山犹尽”比喻自然界的寿命终将结束。
  • 拟人:“明嫌日有阴”赋予光明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和平与珍惜,诗人通过对和平时代的描绘和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珍惜和平的呼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尺剑:象征战争和冲突。
  • 五弦琴:象征和平与文化。
  • 寿笑山:象征自然界的寿命。
  • 明嫌日:象征完美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尺剑”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文化 D. 艺术

  2. 诗中“五弦琴”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文化 D. 艺术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的珍惜 C. 对文化的追求 D. 对艺术的欣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战乱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薛能的《升平词十首 其三》与杜甫的《春望》:前者描绘和平,后者描绘战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查询

永遇乐 永遇乐 郭法师求 永遇乐·子来观 永遇乐 与登州安闲散人二首 永遇乐 永遇乐 苏小小墓 永遇乐 上巳,和慈博 永遇乐 永遇乐 寒食 永遇乐 其七 寿卞母吴岩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忙忙乱乱 不学 逾墙钻隙 心贯白日 咿喔 丶字旁的字 老山汉 立功 齿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面面相睹 西字头的字 卤字旁的字 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摹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