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6:32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一作合致仕)
作者:白居易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这首诗的意思是:根据礼法,七十岁就要退休了。可是为什么还有人贪恋荣华富贵,听见这样的说法却像是没听见一样?可怜那些八九十岁的人,牙齿掉光,眼睛模糊。早晨贪求名利,到了傍晚却为子孙担忧。挂掉官帽回头望着青丝带,悬挂着车辕却舍不得朱红的车轮。金章挂在腰间承受不起,驼着背走进君王的门。谁不喜欢富贵,谁不眷恋君恩?年纪大了就应该告别老年,名声已经足够就该退隐。年轻时一起嘲笑别人,晚年却多了许多顾虑。汉朝的二疏(司马相如和司马迁)真是贤良,那他们又算什么人呢?寂静的东门路,没有人再继续走我的尘埃。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关心社会民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百姓疾苦,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老年人退休的看法与感慨。诗中探讨了人们对荣华富贵的贪恋,以及年老之后的无奈与孤独,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老年人处境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对比,表现了白居易对老年人处境的深刻思考。诗中开篇便提出“七十而致仕”的礼法,接着用“贪荣者”来揭示社会对富贵的追求,显示出人们在名利面前的盲目与无知。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出了一幅年老者的悲哀画面,牙齿掉落、视力模糊,早晨追逐名利,傍晚却忧心子孙,形成鲜明的对比。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荣华富贵的厌倦与对退休生活的向往,"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等句展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反思。最后,他用“寂寞东门路”结束,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感叹自己的人生旅程已近尾声,令人深思。
这首诗揭示了对名利的反思与对老年生活的感慨,表达了白居易对人性贪恋荣华的批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退休年龄是:
A. 六十
B. 七十
C. 八十
D. 九十
诗中提到的“金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名声
D. 朋友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年轻人的期待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老年生活的反思与感慨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对比白居易与杜甫在老年生活的思考,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但白居易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