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8:11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
作者:苏辙
眼看狂澜倒百川,
孤根漂荡水无边。
思家松菊荒三迳,
回首讴歌沸二天。
簿领沉迷催我老,
春秋废格累公贤。
邻居屈指今谁在,
一念伤心十五年。
眼看着狂风巨浪将百川都冲倒,孤独的根在无边的水面上漂荡。思念家乡的松树和菊花,荒凉的三条小径,回首往事,歌声如沸腾的天际。薄薄的衣领让我沉迷其中催促我变老,春秋的更替让我失去了对公贤的追求。邻居们指着手指,如今还有谁在身边,心中一念,伤感已过了十五年。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被誉为“苏门四学士”,在诗文上有极高造诣,尤其擅长散文和诗歌。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及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作于苏辙晚年,时值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愈发深切。诗中所提及的“十五年”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离散与变化,表现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是一首表达思乡与感慨的诗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诗的开头就以“狂澜倒百川”的气势,渲染出一种动荡不安的心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提到“孤根漂荡水无边”,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广阔,也隐喻了诗人在世事变迁中所感受到的漂泊与孤立。
诗中通过对松菊的思念,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情。松树和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也充满了感伤,尤其是“邻居屈指今谁在”,这句直白而又富有哲理的表达,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变幻,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伤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交织着思乡的愁苦与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沉重的氛围。通过对身边事物的细腻描写,苏辙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也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这首诗在历经千年后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与人文关怀。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认识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变迁时,流露出深刻的哲理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而又真实的情感。
苏辙在诗中提到的“孤根”象征什么?
“邻居屈指今谁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松菊”指代什么?
通过这些分析与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苏辙的这首诗在情感与主题上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在中国古诗词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