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离临安》

时间: 2025-05-06 02:15:50

诗句

细雨出江城,潮回江正清。

未能捐俗累,不敢惮严程。

落日行人少,空山独鸟鸣。

离愁似春草,触处便能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5:50

原文展示:

细雨出江城,潮回江正清。未能捐俗累,不敢惮严程。落日行人少,空山独鸟鸣。离愁似春草,触处便能生。

白话文翻译:

细雨中离开江城,潮水退去江水变得清澈。无法摆脱世俗的牵累,不敢畏惧严格的行程。夕阳下行人稀少,空旷的山中只有孤鸟在鸣叫。离别的忧愁如同春天的草,一触即生。

注释:

  • 细雨:小雨。
  • 江城:指临安,即今杭州。
  • 潮回:潮水退去。
  • 捐:抛弃。
  • 俗累:世俗的牵累。
  • 惮:畏惧。
  • 严程:严格的行程。
  • 触处:到处,随处。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离别之情和旅途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9-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此诗作于他离开临安时,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旅途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公度离开临安时,可能是因公务或私事而离京,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忧愁和对旅途的孤寂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通过“细雨”、“潮回”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清新的氛围。诗中的“未能捐俗累,不敢惮严程”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牵累的无奈和对严格行程的畏惧,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后两句“落日行人少,空山独鸟鸣”则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孤寂感,以“空山独鸟”的意象,象征诗人孤独的旅途。结尾的“离愁似春草,触处便能生”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离愁的深重和无处不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雨出江城:细雨中离开江城,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离别氛围。
  2. 潮回江正清:潮水退去,江水变得清澈,暗示旅途的开始。
  3. 未能捐俗累:无法摆脱世俗的牵累,表达了对世俗的无奈。
  4. 不敢惮严程:不敢畏惧严格的行程,反映了旅途的艰辛。
  5. 落日行人少:夕阳下行人稀少,强化了离别的孤寂感。
  6. 空山独鸟鸣:空旷的山中只有孤鸟在鸣叫,象征诗人孤独的旅途。
  7. 离愁似春草:离别的忧愁如同春天的草,一触即生,形象地表达了离愁的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离愁似春草”,用春草比喻离愁,形象生动。
  • 拟人:“空山独鸟鸣”,将孤鸟拟人化,增强了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忧愁和对旅途的孤寂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营造凄凉的离别氛围。
  • 潮回:暗示旅途的开始。
  • 空山:象征孤独的旅途。
  • 独鸟:强化离别的孤寂感。
  • 春草:形象地表达离愁的深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细雨出江城”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A. 晴朗的天气 B. 细雨中的离别 C. 热闹的市集 D. 平静的江面

  2. “离愁似春草”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空山独鸟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宁静 D. 热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 杜甫《春望》:以春天的景象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与本诗的离愁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离临安》与王维《送别》:两者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黄诗更注重旅途的孤寂,而王诗则更注重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包括黄公度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查询

倾杯乐 其三 林钟商调,阿里山纪游图卷,为俞生子才题 倾杯乐 其二 大石调,步月 倾杯乐 次柳屯田韵八首,仙吕调,都城国庆 其一 倾杯乐 次柳屯田韵,自寿 哨遍 夏日游外九水,遇雨旋晴,景尤奇丽。赋柬同游诸子,时戊辰九月 哨遍 哨遍 简施愚山 哨遍 归田,步公履、文宾、羽尊、黄理、青若、脩远、御天见送元韵 哨遍 用东坡春情体。次董文友韵,送孙无言归黄山 哨遍 其二 七星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几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共首 疾如雷电 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琐记 儿字旁的字 采善贬恶 毫无例外 九江市 如法砲制 不可动摇 采字头的字 攻关 不二法门 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