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河梁吟》

时间: 2025-04-30 15:46:22

诗句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6:22

原文展示:

河梁吟 谭嗣同 〔清代〕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

白话文翻译:

在沙漠中,强劲的风四处吹拂,视野广阔无垠。 夕阳缓缓沉入平坦的大地,孤独的人影被拉得很长。 我抚摸着剑,起身巡视,举杯痛饮,悲壮的歌声充满慷慨激昂。 我束起头发,远行游历,四处征战。 只要天地不毁灭,人们的相聚与分离都是常态。 车马扬起的尘土掩盖了远行的道路,但那遥远的路途怎能被遗忘。

注释:

  • 沙漠:指广阔无垠的荒漠地带。
  • 雄风:强劲的风。
  • 四顾:向四周看。
  • 浩茫茫:形容视野广阔无边。
  • 落日:夕阳。
  • 萧萧:形容风吹动或人影孤独的样子。
  • 抚剑:抚摸剑身,表示准备行动或感慨。
  • 巡酒:巡视并举杯饮酒。
  • 悲歌:悲壮的歌声。
  • 慨以慷:慷慨激昂。
  • 束发:古代男子成年时束起头发,这里指准备远行。
  • 转战:四处征战。
  • 天地苟不毁:只要天地不毁灭。
  • 离合:相聚与分离。
  • 车尘:车马扬起的尘土。
  • 灭远道:掩盖了远行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主张变法图强,后因参与戊戌变法被捕牺牲,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烈士。他的诗歌多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变法图强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河梁吟》反映了谭嗣同在边疆游历时的心境,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沙漠、落日、人影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孤独、悲壮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沙漠为背景,通过“雄风”、“落日”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苍凉的氛围。诗中的“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壮情感,显示出他准备投身于国家大事的决心。而“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不畏艰难、四处奔波的形象。最后两句“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则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即使道路遥远且充满艰辛,也不会忘记初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谭嗣同坚定的意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沙漠多雄风,四顾浩茫茫。”:开篇即描绘出沙漠中强劲的风和广阔无垠的景象,为全诗定下基调。
  2. “落日下平地,萧萧人影长。”:通过落日和长长的人影,表达了孤独和寂寞的情感。
  3. “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抚剑和巡酒的动作,以及悲壮的歌声,显示了作者的决心和豪情。
  4. “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束发远行,四处征战,展现了作者不畏艰难的行动力。
  5.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表达了即使天地不毁,人们的相聚与分离也是常态的哲理。
  6. “车尘灭远道,道远安可忘。”:即使道路被尘土掩盖,但那遥远的路途和理想不能被遗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日下平地”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萧萧人影长”赋予人影以孤独的情感。
  • 对仗:如“抚剑起巡酒,悲歌慨以慷”中的动作与情感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孤独、悲壮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漠:象征着辽阔和荒凉。
  • 雄风:象征着强劲和不可阻挡。
  • 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
  • 人影:象征着孤独和寂寞。
  • 抚剑:象征着准备行动和决心。
  • 巡酒:象征着豪情和悲壮。
  • 车尘:象征着远行的艰辛和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抚剑起巡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豪情 C. 孤独 D. 无奈

  2. “天地苟不毁,离合会有常”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哲理? A. 天地永恒 B. 离合无常 C. 离合有常 D. 天地毁灭

  3. 诗中的“车尘灭远道”象征着什么? A. 远行的艰辛 B. 道路的清晰 C. 尘土的飞扬 D. 远方的遗忘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了边塞的孤独和悲壮。
  • 杜甫的《登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与王昌龄的《出塞》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谭嗣同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决心和豪情。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关注国家命运,但谭嗣同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行动和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谭嗣同全集》:收录了谭嗣同的全部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等。
  • 《中国近代诗歌选》:收录了多位近代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阅读。
  • 《中国文学史》:了解谭嗣同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神龙初废逐南荒途出郴口北望苏耽山 绍隆寺 夜泊越州逢北使 过蜀龙门 自昌乐郡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 饯远 送友人任括州 长安道 杂歌谣辞 古歌 横吹曲辞 关山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哺糟歠醨 欲令智昏 芦管 作花 木字旁的字 鹦鹉 捏一把汗 清首浄 人字头的字 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游戏三昧 齲字旁的字 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冀北空群 馬字旁的字 肝肠断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