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48
原文展示: 晨登衡岳祝融峰 谭嗣同 〔清代〕
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白话文翻译: 我站在高耸的祝融峰上,四周再无更高的山峰。 只有浮云飘过,不时地激荡着我的心胸。 大地沉寂,星星隐没,天空跃动,初升的太阳如同熔金。 洞庭湖的水波微动,秋寒之中,仿佛有龙即将腾飞。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他积极参与戊戌变法,后因变法失败被清政府杀害,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烈士。谭嗣同的诗歌多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变法图强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谭嗣同在游览衡山时所作,表达了他站在祝融峰上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站在祝融峰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激昂的情感。诗中“身高殊不绝,四顾乃无峰”一句,既描绘了祝融峰的高耸,也隐喻了诗人自己的抱负和志向。“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和对未来的憧憬。“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诗人对光明的追求。最后两句“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则寓意着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希望国家能够如龙般腾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站在祝融峰上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运用修辞手法,诗人展现了自己的高远志向和对光明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身高殊不绝”一句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祝融峰的高耸 B. 浮云的飘动 C. 日出的壮丽 D. 洞庭水的微动 答案:A
诗中“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国忧民 B. 激昂的情感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对光明的追求 答案:B
诗中“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祝融峰的高耸 B. 浮云的飘动 C. 日出的壮丽 D. 洞庭水的微动 答案:C
诗中“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寓意着什么? A. 忧国忧民 B. 激昂的情感 C. 对未来的憧憬 D. 对光明的追求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