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4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49:46
客去室幽幽,服鸟来座隅。
引吭伸两翅,太息意不舒。
吾生如寄耳,何者为吾庐。
去此复何之,少安与汝居。
夜中闻长啸,月露荒榛芜。
无问亦无答,吉凶两何如。
客人离开后,房间显得格外幽静,
小鸟又在角落里栖息。
它们引吭高歌,展翅飞舞,
我却深深叹息,心中无比郁闷。
我这一生就像寄人篱下,
到底什么地方才算是我的家呢?
我去哪里又能到达,
不如安静陪伴你在这里。
夜里听见长长的啸声,
月光洒落在荒凉的草丛中。
无问无答,吉凶又有何意义呢?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他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词,开创了豪放派风格。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期,时代背景复杂,政治风云变幻。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归宿的渴望,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珍惜。
《和陶拟古九首》是苏轼在对陶渊明的诗风进行模仿和致敬的作品之一。整首诗以抒情为主,情感真挚,描绘了一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几句描写了客人离去后的寂静,营造出一种空旷的氛围,反映出孤独的内心世界。随着小鸟的出现,诗人借助自然的象征,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命状态的无奈。
诗中“吾生如寄耳”一句,深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寄人篱下的感慨,充满了对归属感的渴望。而“去此复何之”则体现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结尾部分以夜中长啸和月露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反映了对生死吉凶的无所谓态度,给人以深层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与陶渊明的隐逸之感相契合,展现了苏轼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认同与向往,同时又带有个人的独特印记。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诗人将孤独与思考、生命与归宿融为一体,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辨。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孤独和对归属感的思考,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面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态度。
诗中提到的“吾生如寄耳”的意思是:
A. 我的人生如同寄居在他人家中。
B. 我的人生很快乐。
C. 我的人生非常富有。
答案: A
“夜中闻长啸”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 B
诗中的“月露荒榛芜”描绘的意象是:
A. 美好的自然
B. 荒凉与孤独
C. 丰收的季节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