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3:37
送吉州通判赵德辉上印赴阙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
太守镜照胆,通守渊涵空。
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
君看二赵作庐陵,宽猛晦明两相济。
太守已乘八使车,通守合分五马符。
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
这首诗的意思是:
太守在九秋的霜冷中显得威严,通判则如春风般温和;
太守如同镜子一般照见内心的胆略,通判则深邃如渊,包容而空灵。
古往今来,真正的人才出自寒士,而皇家的人才多出自宗室;
你看看这两位赵氏(德辉和另一位),他们共同在庐陵治理,宽厚与严厉、明亮与深邃两者兼具。
太守已经乘坐着八头马的车,通判则分乘五匹马;
等到他们二人一起出行时,老夫我献上中和的颂歌来祝福他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晚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送别赵德辉上任吉州通判之际,反映了当时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即将上任的同僚的祝福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太守和通判的对比,展现了两位官员的不同风格与品德。诗人以“九秋霜”与“三春风”来形容两人,暗示太守的威严与通判的温和,体现出他们各自的管理风格与个性。这种对比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两位官员的不同,也让人思考在政治中,威严与宽厚的平衡是多么重要。
接下来的比喻“镜照胆”和“渊涵空”则进一步深化了两位官员的内在品质,太守的果敢与通判的深邃相得益彰,展现出理想官员的多元特质。诗中提到的“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则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不同看法,强调了真正的才华往往出自平民,而非高门大户。
最后,诗人用“老夫别献中和颂”表达了对二赵的祝福,既是对他们未来工作的期待,也是对他们的认可与尊重。这种中和的态度,正是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逐句解析:
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
比较太守和通守,前者威严,后者和善。
太守镜照胆,通守渊涵空。
太守的内心如镜子般清晰,通守则深邃而包容。
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
论及人才的出身,真正的才华往往出自贫寒之士。
君看二赵作庐陵,宽猛晦明两相济。
赞美赵德辉与另一位赵氏的治理风格,宽厚与严厉兼具。
太守已乘八使车,通守合分五马符。
描述二位官员的出行配置,象征权力。
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
表达对二位官员未来工作的祝福。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人才的珍视,对官员的品德与能力的重视,表达了对理想治理的期待和祝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太守”与“通守”分别象征什么?
A. 冷酷与温暖
B. 贫民与贵族
C. 智慧与愚笨
诗中提到的“寒士”指的是?
A. 官员
B. 贫穷有才华的人
C. 皇族子弟
“老夫别献中和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祝福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