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56:45
原文展示:
次宣州太守韵
林宗放 〔宋代〕
肯将荷政削民庐,好把宽仁答乘舆。
襦袴胜夸今日富,春秋欣见有年书。
门施水薤何须尔,庭卧桁杨只晏如。
拟颂中和献天子,鲰生无语却踌躇。
白话文翻译:
愿意将治理的责任减轻,让百姓的居所安宁;希望以宽厚仁慈的态度回应天子的问候。
穿着的衣服虽然胜过今日的富丽,但春秋时节还能欣喜地见到年年有书信。
门前种植水葱又何必呢,庭院中卧着的杨树显得安闲自在。
打算向天子颂扬中和之道,然而内心却是无言以对,感到踌躇不已。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中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和谐统治的向往,而“鲰生无语”则暗示了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这些元素结合,构成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宗放,宋代诗人,生于知名的文化盛世。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关注民生,表达对政事的看法。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担任地方官职时期,表达了他对治理与民生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员应承担责任的期待。
诗歌鉴赏:
《次宣州太守韵》是一首展现诗人对理想治理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的作品。在这首诗中,林宗放通过对政治责任和民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诗的开头,诗人愿意减轻对百姓的苛责,体现出一种关心民生的仁爱精神。而在描绘个人富贵与社会和谐的对比中,他却感到了一种无奈。尤其是“门施水薤何须尔,庭卧桁杨只晏如”,诗人用水葱和杨树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安闲的向往,反映出对喧嚣政事的逃避心理。最后一句“拟颂中和献天子,鲰生无语却踌躇”,让人感受到诗人在面对复杂政治环境时的沉重与无奈,尽管心中有理想,却难以言表。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情感上隐含深邃,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描绘个人的富丽与社会的安宁,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对比,表达了对和谐治理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个人安宁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复杂政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肯将荷政削民庐”中的“荷政”指的是什么?
a) 个人财富
b) 政治责任
c) 自然环境
“拟颂中和献天子”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骄傲
b) 渴望和谐
c) 绝望
诗中提到的“鲰生”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a) 有话要说的人
b) 默默无言的人
c) 喜欢争辩的人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林宗放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治理与民生,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豪情与饮酒的快意。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