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2:15
钱子高挽歌二首
作者:司马光 〔宋代〕
象设如平昔,升堂不见君。
尚疑言笑在,忽念死生分。
清论千秋雪,浮荣一片云。
泉台多少路,何处复修文。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故友的思念和对生死分离的感慨。诗人回忆起昔日的情景,仿佛一切都如往常般平静,却在升堂之时发现再也见不到故友。心中仍怀疑他是否依旧在此,与之言笑,然而又猛然意识到生死的距离。诗中提到“千秋雪”的清论,象征着久远的理想与追求,而“浮荣一片云”则暗示了世间的虚荣和无常。最后,诗人感叹于泉台的种种道路,惆怅于再也无法修文,与故友一同探讨学问的愿望已成泡影。
“千秋雪”可以引申为《论语》中提到的“君子以文会友”,强调与有志之士的交流与学习,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友谊的追求。“浮荣一片云”则可以关联到道家思想中的无常与物质的虚幻,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在历史著作《资治通鉴》中的成就而闻名。司马光的作品多以思考人生、反映社会为主,风格严谨而富有哲理。
《钱子高挽歌二首》创作于司马光晚年,正值他回首往事之际,感悟生死、友谊的珍贵,反映了作者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惜。开头的“象设如平昔”引发了对往昔的追忆,诗人通过升堂这一行为,表现出对故友的期待与失落,显示出一种浓厚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尚疑言笑在”更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怀念,仿佛故友的笑声仍在耳边回响,但随即又被生死的现实所打断。
“清论千秋雪”与“浮荣一片云”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着恒久的理想与追求,后者则揭示了世事的虚幻与无常,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泉台多少路,何处复修文”则抒发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与无奈,暗示了在失去友人后,修文的道路既漫长又孤独。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冷静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珍惜友情与理想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千秋雪”象征什么?
A. 名利
B. 理想与追求
C. 友情
“升堂不见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感
B. 开心
C. 无所谓
诗人对生死分离的态度是?
A. 焦虑
B. 无奈与接受
C. 不在乎
《离骚》与《钱子高挽歌二首》:
《静夜思》与《钱子高挽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