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5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56:25
原文展示:
碛砂寺 归有光 〔明代〕
望见石柱立,知是招提址。 莲宇已燹荡,土墙何迤逦。 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 溪回竹树交,风吹鸟雀起。 日暮湖波深,苍茫白云里。
白话文翻译:
远远望见石柱矗立,便知是寺庙的遗址。 莲花般的殿宇已被战火摧毁,土墙蜿蜒曲折。 天边淡淡的色彩,梅花在寒冷的雨中绽放。 溪水回绕,竹树交错,风吹动鸟雀飞起。 日暮时分,湖波深邃,苍茫的白云笼罩其中。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明代文学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碛砂寺的遗址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许多古迹被毁。归有光通过描绘碛砂寺的遗址,寄托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碛砂寺遗址的荒凉景象。首句“望见石柱立,知是招提址”,通过石柱的矗立,点明了遗址的身份。接着,“莲宇已燹荡,土墙何迤逦”,用“莲宇”和“土墙”的对比,突出了战火的无情和遗址的凄凉。后几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淡淡远天色”、“梅花带寒雨”、“溪回竹树交”、“风吹鸟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氛围。最后,“日暮湖波深,苍茫白云里”,以苍茫的白云和深邃的湖波,象征着历史的深远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碛砂寺遗址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寄托了对历史的追忆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招提”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宫殿 C. 城墙 D. 桥梁
诗中的“莲宇”象征着什么? A. 战火 B. 遗址 C. 往昔的辉煌 D. 凄凉
诗中的“淡淡远天色”描绘了什么? A. 天边的色彩 B. 梅花的颜色 C. 湖波的颜色 D. 土墙的颜色
诗中的“日暮湖波深”象征着什么? A. 历史的深远 B. 人生的无常 C. 湖水的深邃 D. 白云的苍茫
答案:1. A 2. C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