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追呼行》

时间: 2025-04-26 03:43:20

诗句

去年米贱家赐粟,百万官仓不余掬。

青钱随赐费追呼,昔日剜疮今补肉。

今年夏旱秋水生,江淮转粟千里行。

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似闻为政不为费,两不相伤两相济。

十年敛积用一朝,惊涛破山风动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20

原文展示

追呼行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去年米贱家赐粟,百万官仓不余掬。
青钱随赐费追呼,昔日剜疮今补肉。
今年夏旱秋水生,江淮转粟千里行。
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似闻为政不为费,两不相伤两相济。
十年敛积用一朝,惊涛破山风动地。

白话文翻译

去年米价低,家中得以赐粟,官仓却没有剩下多少。
用青钱换得赐予,往日的创伤如今得到补救。
今年夏季干旱,秋水又丰盈,江淮之间的谷物千里奔腾。
不应该指望远处的水源来解近处的渴望,空荡的仓库四壁无声,连雀鸟都不鸣叫。
听说治理国家不在于花费,两者之间并不相互伤害,而是可以相互帮助。
十年积蓄的财富在一朝之间用尽,惊涛拍打山岩,风动大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米贱:指米价低廉。
  • 家赐粟:家中得到赐予的粮食。
  • 青钱:指用青色的货币(古时青钱是铜钱)来换取粮食。
  • 剜疮:形容过去的伤痛。
  • 补肉:意指改变现状,治愈伤痛。
  • 空仓四壁:比喻家中空无一物。
  • 雀不鸣:形容环境寂静,连鸟儿都没有发声。
  • 为政不为费:治理国家不在于花费。
  • 十年敛积:十年积累的财富。

典故解析

  •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古时是重要的农耕区域,代表丰收的希望。
  • 惊涛破山:比喻自然的力量,象征着巨大的变化和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仲明,号潜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中期,活动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关注社会民生,传达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追呼行》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民生困境,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思考,尤其是在粮食管理与民众生计方面。

诗歌鉴赏

《追呼行》是一首充满社会关怀的诗作,体现了陈师道对当时民生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粮食状况,揭示了社会的困境:米价的贱与官仓的空虚反映出粮食分配的不公。诗人以“青钱”来换取“赐粟”,暗含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批判,指出昔日的创伤如今依然未愈。接着,诗人描绘了江淮地区的自然情况,表现出丰盈的水源与粮食的流转,但又提出了“远水救近渴”的质疑,分析了治理与资源分配之间的矛盾。

后半部分则强调了对于治理的思考,指出管理国家不在乎花费,而是要注重实质的帮助与支持。最后,诗人用“十年敛积用一朝,惊涛破山风动地”表达了对财富管理的警惕,暗示着一朝一夕之间的变故可能导致巨大的社会动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展现了其关怀民生的情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米贱家赐粟:去年米价低,家中得以得到粮食。
  • 百万官仓不余掬:官仓中却没有剩下多少。
  • 青钱随赐费追呼:用青钱换取粮食,反映了人们的需求。
  • 昔日剜疮今补肉:往日的创伤今天得到填补。
  • 今年夏旱秋水生:今年夏天干旱,秋天雨水丰盈。
  • 江淮转粟千里行:江淮地区的粮食在千里之间流动。
  • 不应远水救近渴:不应依赖远方的水源来解决近处的困境。
  • 空仓四壁雀不鸣:空荡的仓库,连鸟儿都不叫。
  • 似闻为政不为费:听说治理国家不在于花费。
  • 两不相伤两相济:两者之间并不相互伤害,而是可以互相帮助。
  • 十年敛积用一朝:十年的积蓄在一朝之间用尽。
  • 惊涛破山风动地:巨大的变化与动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去年米贱”与“百万官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社会的问题。
  • 比喻:如“惊涛破山”,形象化地表达自然的力量与社会动荡。
  • 排比: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气和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关注民生与治理,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强调了在治理国家时应考虑实际情况与民众需求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民生与经济。
  • 青钱:象征财富与交易。
  • 江淮:象征自然与丰收。
  • :象征环境的宁静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去年米贱”,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粮食充足
    B. 粮食短缺
    C. 米价高昂
    答案:B

  2. 诗句“空仓四壁雀不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寂静和困境
    C. 丰收的希望
    答案:B

  3. “似闻为政不为费”中“为费”的意思是什么?
    A. 处理费用
    B. 关注花费
    C. 施政的成本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社会民生,展现了对国家的忧虑。
  • 白居易的《卖炭翁》:描绘了社会底层的生活困境。

诗词对比

  • 陈师道的《追呼行》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但前者更关注民生,后者则偏向豪放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宋代诗词的风格与主题。

相关查询

改过 不寐 独坐感怀 同人元祐观看花小饮 渡绵江 清桥驿晓发 游万柳塘留赠天倪上人 和许子逊中秋风雨后看月原韵 寄内 秋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东西南朔 音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大智如愚 耂字旁的字 包含谶的词语有哪些 铃杵 拈弓搭箭 咨送 言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难舍难离 倾斜 作本 胸有成竹 五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