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05:5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5:59:23
行运河辛大观先行以此走寄 张舜民 〔宋代〕
同下龟山时,舟行篙参差。夜投洪泽口,访问失所之。不应一日力,解至淮阴祠。长淮自风浪,竟夕起忧疑。旦日坐闸中,听水忘朝饥。清泠见杂咏,蓊密闻群咿。就柳喜高荫,避桥嫌窄卑。凉风吹水面,襟袖不假披。新螯与老鲑,登俎辄无遗。饱食却思睡,睡起复何为。稍厌理文字,惟思弄孙儿。尚有数舟酒,独酌非所宜。好话不得吐,两日舌如茨。舟行虽云乐,先后不可期。争如鞍马间,吟啸长追随。
与辛大观同下龟山时,船行水中,篙子参差不齐。夜晚投宿洪泽口,访问时迷失了方向。不应该用一天的力气,就解缆至淮阴祠。长长的淮河自有风浪,整夜引起忧虑和疑惑。第二天坐在闸中,听着水声忘记了早晨的饥饿。清澈的水中见到杂咏,茂密处听到群鸟的鸣叫。靠近柳树喜欢高高的树荫,避开桥梁嫌它狭窄低矮。凉风吹过水面,衣襟袖子不需要披上。新鲜的海蟹和老鲑鱼,上桌后一点不剩。吃饱了就想睡觉,睡醒后又不知道做什么。稍微厌倦了处理文字,只想和孙子玩耍。还有几船的酒,独自饮用不太合适。好话说不出口,两天来舌头像被束缚。虽然船行说是快乐,但先后顺序不可预知。不如在马背上,吟唱长随。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舜民在行运河途中所作,记录了与友人辛大观的旅行经历,以及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对旅途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行运河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景物和情感变化。诗中,“舟行篙参差”、“夜投洪泽口”等句,生动地描绘了船行的情景和夜晚的迷茫。而“清泠见杂咏,蓊密闻群咿”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旅途生活的厌倦和对家庭的思念,以及对自由吟唱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透露出对旅途生活的厌倦和对家庭的思念,以及对自由吟唱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洪泽口”位于哪个地区? A. 江苏省 B. 浙江省 C. 安徽省 D. 山东省
诗中“清泠见杂咏”中的“清泠”指的是什么? A. 清澈冷冽 B. 清新明亮 C. 清凉舒适 D. 清晰可见
诗中“好话不得吐,两日舌如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束缚 D. 自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