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8:10
长空埃灭,皎皎月华临。
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
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
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沈。
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
漏尽东方晓,佳期何处寻。
整片天空尘埃消散,明亮的月光照耀而来。
此时正值深秋,夜色愈加深邃。
高空中晴空万里,四野的气息难以侵扰。
月光静静照耀着远处的山峦,孤独的明月与星宿一起沉落。
高人应该难以入眠,惊扰的喜鹊又何以安宁。
时光流逝至东方露出曙光,佳期又在何方寻觅?
姚合,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30年,卒年不详,晚唐时期的人。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尤以五言绝句见长。姚合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赋》这首诗是姚合在深秋时节创作的,可能受到季节变化带来的情感启发。诗中通过描写夜空和月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际遇的思考,反映出他孤独而又深邃的内心世界。
《赋》作为姚合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整首诗在形式上保持了唐诗特有的对仗和韵律美,内容上则通过描绘深秋夜空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思索的情感。开头两句“长空埃灭,皎皎月华临”,以清晰的画面感引入,展现了一个清晰明亮的夜晚。接着“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进一步强调了深秋的氛围,使人感受到季节的沉重与静谧。
后半部分“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则引入了对人事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高人不眠的描写,暗示内心的烦恼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漏尽东方晓,佳期何处寻”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深挚,展现出姚合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境遇的思索,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深邃的情感基调。
《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姚合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诗的最后一句“佳期何处寻”表达的情感是:
A. 快乐
B. 迷茫
C. 愤怒
D. 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