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狄尚书镇太原》

时间: 2025-05-07 08:59:04

诗句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9:04

原文展示

送狄尚书镇太原
作者: 姚合 〔唐代〕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狄尚书赴任太原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作为儒生获得重用的机会,早上的送行盛筵十分热闹,官员们在朝廷上聚集,礼乐即将送到边疆。骏马和龙旗交相辉映,汾河与大海暗中相连。远方的敌军正在移动营帐,高飞的鸟儿也避开了旗帜。天下的部队在此驻扎,皇帝的威望在逐年增强。秋天来临,城防显得过于紧凑,进入边塞的战斗需要身先士卒。外面与里面的恩情交织,科举的名声年年相连。而那些散发的才华却没有用武之地,年老之人只能在小屋中沉睡。

注释

  • 授钺:指被授予权力,钺是一种古代兵器,象征权威。
  • 儒生:指有学问的士人。
  • 倾朝赴饯筵:早晨集合在一起为即将出发的官员送行。
  • 麾幢:军旗、官旗。
  • 代马、龙相杂:代马是骏马,龙是象征权贵的标志,交错在一起展现出气势。
  • 汾河、海暗连:描绘地理位置,象征边疆的辽阔。
  • 远戎:指远方的敌军。
  • 高鸟避旌旃:鸟类高飞,避开旗帜,象征战争的紧张氛围。
  • 防秋嫌垒近:秋季临近,城防显得紧迫。
  • 中外恩重叠:指内外对他的重视和支持。
  • 科名岁接连:指科举名声年年相续。
  • 散材无所用:指有才华的人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字景仁,号传璧,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80年。其诗歌风格多变,以写景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狄尚书被任命为太原的前夕,表达了诗人对其前程的祝愿与对边疆生活的深切思考,反映了当时边防紧张的局势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送狄尚书镇太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送别的场景与对未来的期望。诗的开头提到授权于儒生,强调了狄尚书的身份和重要性,接着描写了送别的场面,气氛热烈。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边疆的风光,代马与龙旗交错,表现了军队的气势与边疆的辽阔,营造了一种英雄主义的气氛。

而后,诗人关注到了边疆的紧迫情况,提到“防秋嫌垒近”,表现出对局势的忧虑。这不仅是对狄尚书的寄托,也反映出当时边关的险恶与国家的危机感。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表现了对平凡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语句简洁,意象丰富,既有对送别场景的细致描绘,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授钺儒生贵:强调狄尚书的身份与地位。
  2. 倾朝赴饯筵:描绘送别的热烈场面。
  3. 麾幢官在省:官员聚集,突显其重要性。
  4. 礼乐将临边:表明边疆即将迎来礼仪和音乐,象征着和平的期望。
  5. 代马龙相杂:描绘出壮丽的场面,暗示战争的准备。
  6. 汾河海暗连:表现地理的辽阔,象征着边境的险峻。
  7. 远戎移帐幕:敌军正在移动,暗示战争的逼近。
  8. 高鸟避旌旃:鸟儿避开旗帜,暗示战争带来的恐惧。
  9. 天下屯兵处:强调国家的紧迫局势。
  10. 皇威破虏年:表现皇权的强大与战争的频繁。
  11. 防秋嫌垒近:表明边防建设的迫切。
  12. 入塞必身先:强调身先士卒的重要性。
  13. 中外恩重叠:显示内外支持的复杂关系。
  14. 科名岁接连:指人才的培养与科举的连续。
  15. 散材无所用:抒发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16. 老向琐闱眠:表现对平凡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代马龙相杂”,通过比喻展示边疆的壮丽。
  • 对仗:整首诗对偶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即将赴任的狄尚书的祝福,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关怀与个人理想的无奈。通过对边疆的描写,突显出战争的紧迫与对人才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力与责任。
  • 饯筵:象征友情与祝福。
  • 麾幢:象征军队与力量。
  • 代马:象征勇气与战斗精神。
  • 高鸟:象征自由与恐惧。
  • 科名:象征知识与才华。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授钺儒生贵”中的“钺”指的是什么?

    • A. 兵器
    • B. 书籍
    • C. 食物
    • D. 车马
  2. 诗中“高鸟避旌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平静
    • B. 恐惧
    • C. 兴奋
    • D. 忧伤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送别
    • B. 战争
    • C. 理想与无奈
    •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送友人》相比,姚合在《送狄尚书镇太原》中更加注重对社会责任的探讨,而王之涣的作品则表现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两首诗都体现了送别的主题,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前者表现出离别的伤感,后者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 寄千帆嘉州,时闻拟买舟东下 鹧鸪天·月琯循环届仲冬 鹧鸪天 赋谢王君巨川招饮 鹧鸪天 梦忆 鹧鸪天 其四 鹧鸪天·忆昨 鹧鸪天 鹧鸪天一首 鹧鸪天 渔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字头的字 見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发明耳目 钿车宝马 任重至远 革字旁的字 一喷一醒 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升格 毛虫 穷市 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木硬 政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