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0:51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
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长对孔融樽。
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
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想要询问往事却无从开口,六十年来只好寄托于这株牡丹。
香气温暖,几次随风飘散袁虎的扇子,格调高雅,常常与孔融的酒樽相对。
曾经忧虑世事动荡无常,然而庆幸春天的残色仍然存留。
不要背对栏杆相互嬉笑,与你一起都受到主人的恩惠。
罗隐(834-902),字梦应,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与古体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此诗创作于罗隐晚年,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牡丹作为春天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首诗以牡丹为引子,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思考。开篇通过“欲询往事奈无言”引出对历史的沉思,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沉重。接着,诗人以“香暖几飘袁虎扇”来描绘牡丹的芬芳和优雅,体现了高雅的文化氛围。
在“曾忧世乱阴难合”中,诗人提及社会动荡,隐含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而“且喜春残色上存”则传达出对美好事物持久存在的欣慰。最后,诗人以“莫背阑干便相笑”结束,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显示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整首诗主题围绕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生活的珍惜,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友情的重视,展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云太傅”指的是谁?
A. 袁虎
B. 孔融
C. 古代政治家
D. 诗人自己
诗人对往事的态度是?
A. 忘记
B. 渴望了解
C. 轻视
D. 不屑一顾
“莫背阑干便相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与友人共享快乐
B. 讽刺
C. 孤独
D. 忍耐
罗隐的《虚白堂前牡丹》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罗隐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