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0:38
题凿石山僧院
作者: 罗隐 〔唐代〕
日夜潮声送是非,
一回登眺一忘机。
怜师好事无人见,
不把兰芽染褐衣。
整首诗的意思是:日夜潮水的声音带来了纷争与是非,每次登高眺望时,我都会忘却一切烦恼。可怜我的老师做了许多好事,却没有人知晓,他不愿意将兰芽染成褐色的衣服。
作者介绍:罗隐,唐代诗人,以其诗歌的清新和婉约著称。生于唐宣宗时期,曾任职于地方,因其才华而受到重视。他的作品多关注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观,语言精炼,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罗隐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事纷扰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僧院环境和潮声,象征了他对宁静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题凿石山僧院》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罗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日夜潮声送是非”便设定了一个充满动荡的背景,潮水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世间的争论与纷争,令人感到无奈和烦恼。然而,诗人却在“一回登眺一忘机”中找到了解脱的方式,登高望远便能忘却烦恼,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将视角转向他的老师,突显出罗隐对师者的敬重与同情。老师虽做了许多好事,却无人知晓,这反映了隐者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一句“不把兰芽染褐衣”则象征了隐者对清净生活的守护,拒绝世俗的染污,展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操。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适合引发读者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潮声与登高的对比表现了内心的挣扎与解脱;兰芽的象征则突出隐者的清白与高洁。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是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间纷扰的厌倦和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潮声”象征什么?
“怜师好事无人见”中的“好事”指的是?
“不把兰芽染褐衣”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