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淮口军葬》

时间: 2025-05-02 19:43:25

诗句

一阵孤军不复回,更无分别只荒堆。

莫言赋分须如此,曾作文皇赤子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3:25

淮口军葬

作者: 罗隐 〔唐代〕

原文展示: 一阵孤军不复回,更无分别只荒堆。
莫言赋分须如此,曾作文皇赤子来。


白话文翻译: 一阵孤军再也无法归来,唯留下荒凉的堆积。
不要说命运分隔如此,曾几何时也曾是朝廷的赤子。


注释:

  • 孤军:指孤独的军队,暗示没有援兵或支持。
  • 荒堆:形容战场的荒凉与破败。
  • 赋分:这里指命运的分离或天命的安排。
  • 赤子:指忠诚的臣子或年轻的士兵,常用以形容对国家的赤诚之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罗隐,字惇臣,号逸民,唐代诗人,生于747年,卒于835年。他以诗歌闻名,尤其擅长七言诗,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背景较为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此情形下,感受到士兵的孤独与牺牲,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无奈。

诗歌鉴赏: 《淮口军葬》是一首深沉而富有哲理的诗,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无奈。首句“一阵孤军不复回”,通过孤军的意象,勾勒出战场的惨烈与无情。孤军不仅仅是士兵的象征,更是那段历史的缩影,代表着许多无辜者的命运。接下来的“更无分别只荒堆”,则进一步强调了战后废墟的孤寂与无情,令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伤痛与失落。

后两句“莫言赋分须如此,曾作文皇赤子来”,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曾经赤诚的追忆。赋分一词在这里传递出一种无奈感,命运的安排常常无法左右,曾经的忠诚与奉献在战争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令人唏嘘不已。

整首诗在情感上是深沉的,既有对战争的批判,也有对逝去生命的哀悼,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阵孤军不复回:孤独的军队再也无法归来,暗示了战斗的惨烈与士兵的牺牲。
    2. 更无分别只荒堆:没有生者与死者的分别,唯有荒凉的战场留下。
    3. 莫言赋分须如此:不要为命运的分离而感到悲伤,命运的安排常常是无情的。
    4. 曾作文皇赤子来:曾经也有赤诚的心为国家服务,感叹命运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孤军、荒堆等意象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深厚。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孤军与荒堆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展现了人性在战争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 孤军:象征孤独、牺牲与无助,也代表了战士们的悲惨命运。
  • 荒堆:象征战争的后果,反映出历史的悲凉与无情。
  • 赤子: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反映出士兵的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军”主要象征什么?

    • A. 忠诚
    • B. 孤独与牺牲
    • C. 勇敢
  2. “荒堆”在诗中表现了什么?

    • A. 战斗的胜利
    • B. 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 C. 自然的美丽
  3. 该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歌颂
    • B. 对生命无常与命运的感慨
    • C. 对历史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同样描绘战争带来的苦难与人民的悲惨生活。
  • 白居易《长恨歌》:通过个人的爱情故事反映历史的无情与命运的悲剧。

诗词对比:

  • 罗隐的《淮口军葬》与杜甫的《兵车行》在主题上都涉及战争的悲惨,但前者更注重个体的孤独感,而后者则更强调民众的苦难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唐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禁林闻晓莺 题栖云庵 幽居二首 其一 幽居 过潘韫辉东园 正月五日从德俭大夫游卢山圣境坐中作以纪一时异事 黄陵庙 过九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韋字旁的字 鹊巢鸠佔 桃戈 三框儿的字 矢字旁的字 美景良辰 饕风虐雪 幼结尾的成语 称俗 倜傥之才 藴酿 走之旁的字 忤奴 包含嚼的词语有哪些 空腹高心 儿字旁的字 美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