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词》

时间: 2025-05-01 00:19:21

诗句

春来日日起狂风,不分南北与西东。

行客怕风兼怕水,几时上得吕梁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9:21

原文展示

春来日日起狂风,不分南北与西东。
行客怕风兼怕水,几时上得吕梁洪。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狂风每天都在肆虐,毫不分辨南北和东西。
旅人既怕风又怕水,不知何时才能顺利到达吕梁的洪水之地。

注释

  • 狂风:强烈的风,形容春天风势的猛烈。
  • 行客:旅行的人,指在外的旅人。
  • 吕梁洪:吕梁是山西省的一座山脉,洪水指的是水流湍急的河流或洪水,暗指旅途的艰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之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作多以写景抒情见长,擅长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正值风大水急的时节,表现了作者对旅途艰辛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暗含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竹枝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狂风与旅人的艰辛,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彷徨的情感。开头两句“春来日日起狂风,不分南北与西东”,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春季恶劣天气的普遍性,使人感受到自然的不可控与无情。接下来的“行客怕风兼怕水”,则将焦点转向了旅人,表达了他们在旅途中面临的双重困难,既有自然环境的挑战,也有心理上的恐惧。在结尾的“几时上得吕梁洪”中,诗人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不确定,似乎在呼唤着一种希望,想要挣脱不安的环境,回归平静的生活。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旅人心境的波动,传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渴望,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来日日起狂风:春天来临,每天都有狂风,描绘了春季的气候特点,并表达了风的猛烈。
  2. 不分南北与西东:狂风肆虐,不论方位,强调了风的普遍性与无情。
  3. 行客怕风兼怕水:旅行者对风与水的双重恐惧,表现了旅途的艰辛。
  4. 几时上得吕梁洪: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反映了旅人的心情。

修辞手法

  • 夸张:如“日日起狂风”,表现了天气的恶劣。
  • 对仗:如“不分南北与西东”,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疑问:结尾的疑问句“几时上得吕梁洪”,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映衬人们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无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狂风:象征不可控的自然力量,暗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 行客:代表在外漂泊的人,体现了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 吕梁洪:象征着旅途的终点与希望,蕴含对安全归宿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狂风”是指什么? A. 温和的春风
    B. 强烈的风
    C. 夏天的风
    D. 秋风

  2. 诗人对旅人的感情是: A. 满怀希望
    B. 无奈与彷徨
    C. 轻松愉快
    D. 怒气冲天

  3. “几时上得吕梁洪”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渴望安宁
    B. 对未来的绝望
    C. 对旅途的期待
    D.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战乱中的忧愁。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竹枝词》(唐之淳)都是描写春天,前者侧重于战乱中的忧虑,后者则侧重于旅途的艰辛。两首诗都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人们的心境,但表现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胜上人山房 送韦整尉长沙 南宫叹亦述玄宗追恨太真妃事 题小松 夜宿湓浦逢崔升 溳川寺路 寄迁客 洛中作 晚秋江上作 宪宗皇帝挽歌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留仙裙 天下鼎沸 长字旁的字 恶直丑正 弓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幽泌 邈若河山 驽马恋栈豆 音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诗书发冢 救寒莫如重裘 坟窠 白首同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