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29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妆容与气质。她的发髻松散地盘起,妆容轻淡,似乎没有浓重的妆饰。她在青烟和翠雾的笼罩下显得轻盈,犹如随风飘舞的飞絮和游丝。相见的情景不如不见,情感上反而更显无情。在笙歌散去、酒意初醒之时,深院中月光斜照,四周静谧。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本诗创作于宋代,由于当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女性的生活和情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诗中体现了对女子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和情感的复杂态度。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反思。开头两句描绘了女子的妆容和发髻,展现出一种优雅和从容的气质。接着,诗人用“青烟翠雾”来形容女子的轻盈,仿佛她是从梦中走来的仙子,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却转向了对情感的思考,表达了“相见争如不见”的无奈与感慨。诗人似乎在思考,面对情感的纠葛,有时彼此相见反而不如不见。这样的情感反差,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令人深思。
最后两句,笙歌散去,酒意初醒,深院中的月光斜照,带来了寂静和清冷的氛围。这种清冷正与前面热闹的场景形成对比,也象征着情感的冷淡与孤独。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复杂思考,以及人际关系中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反思,探讨了爱情中的无奈、孤独与美的对比。它揭示了情感的复杂性,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
选择题:诗中“宝髻松松挽就”是指什么?
A. 女子的发髻
B. 女子的裙子
C. 女子的眼睛
D. 女子的手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青烟翠雾”是用来形容_____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