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5:0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09:58
作者: 刘宗周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缓步通樵径,穿林挂箨冠。
小寻溪磴坐,又过竹楼看。
蕉鹿双心化,鱼矶一水寒。
薄游从此发,前路正漫漫。
缓缓走在通往樵夫的小路上,穿过树林,树枝上挂着箨冠。
小心地在溪边的石阶上坐下,又经过竹楼来欣赏。
蕉树和鹿的双重心愿化作了一体,鱼竿上的水显得格外寒冷。
从这里开始我的游历,前面的路途仍然漫长而未知。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蕉鹿”与自然和谐的意象可与古代隐士文化相联,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宗周(1578-1645),明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趣盎然著称,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借自然景色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入云门》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山林间漫步的情景,传达了一种宁静、悠然的心境。开篇的“缓步通樵径”如同引领读者进入一个静谧的自然场景,伴随作者的脚步缓缓前行,仿佛感受到那份恬淡的生活气息。接着,诗人在溪边小坐,观竹楼,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诗中“蕉鹿双心化”的意象,既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隐含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向往。最后一句“薄游从此发,前路正漫漫”则抒发了诗人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与未知,体现了那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答案: 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的情感,但更加注重秋天的意境与孤独感,而刘宗周的《入云门》则更显轻松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