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龙游道中三首》

时间: 2025-08-02 14:13:15

诗句

山连远近惨澹,水合东西渺瀰。

旧说诗中有画,今成画里寻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14:13:15

原文展示:

龙游道中三首 赵蕃 〔宋代〕 山连远近惨澹,水合东西渺瀰。 旧说诗中有画,今成画里寻诗。

白话文翻译:

山峦连绵,远近皆显惨淡之色,水流交汇,东西方向显得渺远无边。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如今我却仿佛在画中寻找诗意。

注释:

  • 惨澹:形容景色暗淡,心情沉重。
  • 渺瀰:形容水流广阔无边。
  • 诗中有画:指诗歌能够描绘出如画般的景致。
  • 画里寻诗:指在如画的景致中寻找诗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是他在旅途中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诗歌与绘画关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龙游道中旅行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诗歌与绘画关系的思考。在旅途中,他观察到山水的壮丽与辽阔,感叹诗歌与绘画的相通之处,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诗歌与绘画关系的深刻思考。首句“山连远近惨澹”,以“惨澹”形容山色的暗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郁。次句“水合东西渺瀰”,用“渺瀰”形容水流的广阔无边,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辽阔。后两句“旧说诗中有画,今成画里寻诗”,诗人通过对传统观念的反思,提出了在如画的景致中寻找诗意的新见解,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形式的创新与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山连远近惨澹”,通过“连”字描绘山峦的连绵不断,“惨澹”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郁。
  • 次句“水合东西渺瀰”,用“合”字形容水流的交汇,“渺瀰”则展现了水流的广阔无边。
  • 后两句“旧说诗中有画,今成画里寻诗”,诗人通过对传统观念的反思,提出了在如画的景致中寻找诗意的新见解。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有画”和“画里寻诗”都是比喻,将诗歌与绘画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形式的深刻理解。
  • 对仗:首句和次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探讨诗歌与绘画的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形式的创新与探索。

意象分析:

  • 山:连绵不断的山峦,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辽阔。
  • 水:广阔无边的水流,象征着自然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惨澹”一词形容的是什么? A. 山色 B. 水色 C. 天空 D. 心情
  2. 诗中“渺瀰”一词形容的是什么? A. 山色 B. 水色 C. 天空 D. 心情
  3. 诗中“诗中有画”和“画里寻诗”表达了什么? A. 诗歌与绘画的关系 B.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C. 绘画与音乐的关系 D. 诗歌与雕塑的关系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诗歌与绘画关系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展现了诗歌与绘画的相通之处。

诗词对比:

  • 赵蕃《龙游道中三首》与苏轼《题西林壁》:两首诗都探讨了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药 祗答太傅邓国张相公 喜杨德华见过感旧成咏 寄题外门亭园 秋日四首 与献臣希深伯中源叔景纯会饮城东小园 小池 三封田墅 抒怀呈同舍 偶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手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四字头的字 玉字旁的字 游兴 鸮啼鬼啸 知人料事 说七说八 顺水推舟 说风凉话 陆轴 折节向学 包含翰的词语有哪些 匈忍 忝列衣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