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34:04
原文展示
风四起。因壁孤灯摇曳。泪化愁霖长滂砌。愁霖还化泪。遥夜衾寒似水。犹胜故人情意。相见时难相别易。别来无半纸。
白话文翻译
风起四散,孤灯在墙壁上摇曳。泪水化作愁苦的细雨,漫洒在台阶上。愁苦的雨又化作泪水。漫漫长夜,床被寒冷如水,犹如旧时朋友的情意。相见非常困难,别离却容易。自从别后,连半张信纸也未曾寄去。
注释
- 风四起:形容风势四散,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因壁孤灯摇曳:孤单的灯光在墙壁上摇晃,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泪化愁霖:泪水变成了愁苦的细雨,暗示悲伤的延续。
- 遥夜:漫长的夜晚,形容时间的煎熬。
- 衾寒似水:被褥冰冷如水,强调了孤独与寒冷的感受。
- 犹胜故人情意:即使如此,也比不上与故人之间的情感。
- 相见时难相别易:相聚不易,分别却很容易,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
- 别来无半纸:自从分别以来,没有写一封信,体现了彼此间的疏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出对人事的感慨与深刻的情感。汪东在诗歌创作中常运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孤灯、寒夜等意象,传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情感断裂。
诗歌鉴赏
《谒金门》以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意象描绘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首句“风四起”便营造出了一种萧瑟的氛围,随即通过“因壁孤灯摇曳”展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无助。孤灯摇曳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着内心的愁苦与惆怅。
接下来的“泪化愁霖长滂砌”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泪水化作愁苦的细雨,漫洒在台阶上,既是对现实的描绘,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这样的细腻描写让人倍感共鸣,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失去的深切怀念。
“遥夜衾寒似水”一句,通过对冷被的描写,突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寒冷,正如与故人之间情感的遥远与难以触及。相较于“犹胜故人情意”,更是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脆弱。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细腻刻画,表现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深切,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读者对人际关系的深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四起:描写了环境的动荡与不安,暗示了内心的不宁。
- 因壁孤灯摇曳:孤灯的摇曳象征着作者对孤独的感受,增强了诗的情感厚度。
- 泪化愁霖长滂砌:将泪水与愁苦的雨水结合,表达了内心的哀伤。
- 愁霖还化泪:愁苦的雨又化作泪水,形成一个闭环,显示了悲伤的循环。
- 遥夜衾寒似水:漫长的夜晚与冰冷的被褥相结合,表现了孤独的感受。
- 犹胜故人情意:即使在这样的境地,旧友的情感依然是最深的牵挂。
- 相见时难相别易:强调分别的无奈,相见的难得与别离的轻易。
- 别来无半纸:自分别后,未曾通信,显示了情感的疏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衾寒似水”比喻床被的寒冷,加深孤独感。
- 拟人:孤灯摇曳,赋予灯一种情感,增加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相见时难相别易”,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离别后的孤独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同时也在探讨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灯:象征孤独与无助。
- 泪水:情感的直接表达,代表思念与哀伤。
- 衾寒:象征冷漠与孤独,彰显内心的空虚。
- 遥夜:时间的漫长与无情,反映思念的煎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灯”象征什么?
-
“相见时难相别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相聚容易
- B. 离别无奈
- C. 不在乎
- D. 高兴
-
诗中“泪化愁霖”中的“愁霖”指的是什么?
- A. 快乐的雨
- B. 悲伤的雨
- C. 美好的回忆
- D. 温暖的阳光
答案
- B. 孤独
- B. 离别无奈
- B. 悲伤的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但更加侧重于自我安慰与酒的陪伴。
- 《水调歌头》:在思念中增添了对生活的哲思,情感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