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3:13
巾舄初随入蜀船,
风帆吼过洞庭烟。
七千里路到何处,
十二峰云更那边。
巫女暮归林淅沥,
巴猿吟断月婵娟。
来年五月峨嵋雪,
坐看消融满锦川。
刚刚跟随船只进入蜀地,
风帆呼啸着驶过洞庭湖的烟雾。
七千里的路途将去往何方,
那十二座峰峦的云雾又在何处呢?
巫女傍晚时分归入林中,淅沥的雨声不断,
巴山的猿猴在月光下吟唱,声断情长。
明年五月峨眉山的雪,
我将坐看它融化,满川锦绣。
作者介绍:齐己,字惟岳,号宗舫,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4年,卒年不详。齐己的诗风清新自然,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齐己入蜀途中,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留别情感,同时展现了蜀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诗中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美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眷念。
齐己的《自湘中将入蜀留别诸友》是一首充满了离愁别绪的山水田园诗。诗的开篇便以“巾舄初随入蜀船”引入,展示了作者即将踏上新征程的迫切心情。接着“风帆吼过洞庭烟”,以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船行的情景,风的呼啸和烟雾缭绕的洞庭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旅途的壮阔与神秘感。
在对路途的思考中,作者发出了“七千里路到何处”的感慨,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人的思念。接下来的“十二峰云更那边”,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情感结合,暗示着蜀山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在这段旅程中,巫女的归林与巴猿的吟唱,增强了诗的韵味和情感的深度,展现了蜀地的独特人文魅力。
最后两句“来年五月峨嵋雪,坐看消融满锦川”,不仅描绘了未来的景象,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整首诗以离别为主线,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未知旅途的期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情感真挚而富有诗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巾舄初随入蜀船”中的“巾舄”指的是什么?
“七千里路到何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巫女暮归林淅沥”中的“淅沥”形容的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