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8:02
登祝融峰
作者: 齐己 〔唐代〕
猿鸟共不到,我来身欲浮。
四边空碧落,绝顶正清秋。
宇宙知何极,华夷见细流。
坛西独立久,白日转神州。
我在这里登上祝融峰,猿猴和鸟儿都无法抵达的地方,我的身心仿佛要漂浮起来。四周是空旷的碧蓝天空,山顶在这清秋的季节显得格外明净。宇宙的边界又在哪里呢?我能看到华夏与夷族的河流细细流淌。站在坛西的我独自屹立已久,阳光正在东升西落,照耀着整个神州大地。
齐己(约779年-约847年),字景亨,号志诚,唐代诗人,著名的僧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齐己在诗作中常常结合宗教思想,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登祝融峰》创作于唐代,背景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齐己可能是在一次登山旅行中写下此诗,表达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宇宙的思考。
《登祝融峰》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登山的感受。诗的开头“猿鸟共不到,我来身欲浮”描绘了诗人独自站在高峰之上,猿猴和鸟儿也无法到达的孤独与高远,暗示着他在此地的超然与宁静。接下来的“四边空碧落,绝顶正清秋”则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刻画出山顶的空旷与清澈,进一步增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宇宙知何极,华夷见细流”两句则充满哲理,诗人在此不仅仅是描述自然景观,更是引发对宇宙和民族关系的思考,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坛西独立久,白日转神州”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国家的深切关怀,白日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其开阔,情感上既有孤独感,也有对自然与人生的豁达,展现了齐己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哲学思考。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望,体现了齐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
诗中“猿鸟共不到”中的“共”字可以理解为:
A. 一起
B. 共同
C. 都
D. 同时
“四边空碧落”中的“碧落”指的是:
A. 大海
B. 碧蓝的天空
C. 绿树
D. 山谷
诗的最后一句“白日转神州”寓意:
A. 国家即将灭亡
B. 诗人对国家的深情
C. 时间的流逝
D. 诗人对未来的绝望
将《登祝融峰》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登祝融峰》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