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时间: 2025-08-03 04:15:23

诗句

风头皱浪开还促,雨点圆纹乱更多。

何似无风亦无雨,碧天千里在澄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04:15:23

原文展示:

风头皱浪开还促,雨点圆纹乱更多。何似无风亦无雨,碧天千里在澄波。

白话文翻译:

风起时,水面波浪起伏,时而展开时而聚拢;雨落时,水面圆纹纷乱,更加繁多。哪里比得上无风无雨的宁静,碧空如洗,千里湖面如镜,波光澄澈。

注释:

  • 风头皱浪:形容风起时水面波浪的动态。
  • 圆纹:指雨点落在水面上形成的圆形波纹。
  • 何似:哪里比得上。
  • 碧天:清澈的天空。
  • 澄波:清澈的水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zhì),字方叔,号济南,宋代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时所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宁静生活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廌与友人游览许昌西湖时的即兴之作,通过对风、雨、湖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风、雨、湖面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首句“风头皱浪开还促”,用动态的笔触描绘了风起时湖面波浪的起伏变化,形象生动。次句“雨点圆纹乱更多”,则进一步以雨点落在湖面上形成的圆纹来增强画面的动感。后两句“何似无风亦无雨,碧天千里在澄波”,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无风无雨、碧空如洗的宁静湖面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头皱浪开还促”:风起时,湖面波浪起伏,时而展开时而聚拢,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动态。
  2. “雨点圆纹乱更多”:雨落时,水面圆纹纷乱,更加繁多,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3. “何似无风亦无雨”: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无风无雨的宁静状态的向往。
  4. “碧天千里在澄波”:碧空如洗,千里湖面如镜,波光澄澈,展现了宁静湖面的美丽景象。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风、雨与无风无雨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拟人:将风、雨赋予动态,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头皱浪:动态的风与波浪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 雨点圆纹:雨点落在湖面上形成的圆纹,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碧天千里:清澈的天空与宁静的湖面,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头皱浪开还促”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风起时湖面波浪的起伏变化 B. 雨点落在湖面上形成的圆纹 C. 无风无雨的宁静湖面 D. 碧空如洗的美丽景象

  2. 诗中“何似无风亦无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风、雨的喜爱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 D. 对湖面波光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李廌的这首诗都描绘了湖光山色,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欣赏,而李廌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风格。

相关查询

南镇 宣府镇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 寄讯龚御史翔麟 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 吴山望浙江 留别董三断 峡山飞来寺 崧台晚眺 五羊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拆东墙补西墙 无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砥节厉行 蔓衍 麻字旁的字 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本结尾的成语 字号 攀今掉古 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正统 五短三粗 公之于众 正室 黜衣缩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