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贺兰先生诗同陈恬叔易和节度使王汉忠韵》

时间: 2025-05-07 09:40:56

诗句

狭隘区中世,殷勤招隐篇。

应居小有洞,几见大椿年。

庵废云埋谷,琴亡声在泉。

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0:56

原文展示

狭隘区中世,殷勤招隐篇。应居小有洞,几见大椿年。庵废云埋谷,琴亡声在泉。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

白话文翻译

在狭小的人世间,我殷切地向往隐逸的生活。应该居住在一个小而神秘的洞穴中,经历了多少次大椿树的年轮。废弃的庵堂被云雾掩埋在山谷中,琴虽已亡,其声仍在泉水中回响。至理名言曾使主人觉悟,持有这些道理,便可升天成仙。

注释

  • 狭隘区中世:指狭小的人世间。
  • 殷勤招隐篇:殷切地向往隐逸的生活。
  • 小有洞:指隐居的神秘之地。
  • 大椿年:比喻长寿,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大椿树。
  • 庵废云埋谷:废弃的庵堂被云雾掩埋在山谷中。
  • 琴亡声在泉:琴虽已亡,其声仍在泉水中回响。
  • 至言曾悟主:至理名言曾使主人觉悟。
  • 持此合升天:持有这些道理,便可升天成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辅,宋代诗人。其诗多表现隐逸情怀,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诗中通过对隐居地的描绘和对琴声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首句“狭隘区中世”直接点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而“殷勤招隐篇”则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殷切向往。中间两句通过对隐居地的描绘和对琴声的怀念,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最后两句“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则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宋代隐逸诗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狭隘区中世:诗人直接点出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2. 殷勤招隐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殷切向往。
  3. 应居小有洞:描绘了理想的隐居地。
  4. 几见大椿年:通过大椿树的年轮,表达了长寿的愿望。
  5. 庵废云埋谷:描绘了废弃的庵堂被云雾掩埋的景象。
  6. 琴亡声在泉:表达了琴虽亡,其声仍在泉水中回响的意境。
  7. 至言曾悟主:表达了至理名言曾使主人觉悟。
  8. 持此合升天:表达了持有这些道理,便可升天成仙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几见大椿年”中的大椿树比喻长寿。
  • 拟人:如“琴亡声在泉”中的琴声拟人化。
  • 对仗:如“庵废云埋谷,琴亡声在泉”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有洞:隐居的神秘之地。
  • 大椿年:长寿的象征。
  • 庵废云埋谷:废弃的庵堂被云雾掩埋的景象。
  • 琴亡声在泉:琴虽亡,其声仍在泉水中回响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几见大椿年”中的“大椿年”比喻什么? A. 长寿 B. 富贵 C. 隐逸 D. 智慧

  2. 诗中“琴亡声在泉”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琴声永存 B. 泉水清澈 C. 琴已损坏 D. 泉水干涸

  3. 诗的最后两句“至言曾悟主,持此合升天”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成仙 B. 富贵 C. 隐逸 D. 智慧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李廌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而李廌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陶渊明集》
  • 《王维诗集》

相关查询

春词 点绛唇(月波楼重九作) 子温以诗将菊本见遗数日适病伏枕今少间戏作 蝶恋花(听周生鼓琵琶) 浣溪沙(上元游静林寺) 清平乐 春词 其四 青玉案 浣溪沙(访吴中朋友) 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手字旁的字 当家理纪 颤涩 杂院儿 丈二和尚 避难就易 足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借剑杀人 邪神野鬼 贪庸 血字旁的字 睡结尾的成语 包含髓的成语 执一无失 穴宝盖的字 林壑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