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6:03
春流急不浅,归枻去何迟。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云晴开螮蝀,棹发起鸬鹚。
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
春天的溪水流得急而不浅,归帆的船只何时才能启程呢?
愁苦的旅人在树叶舟中,正值夕阳映照下的花水时刻。
云彩放晴,阳光照耀着水面,船桨轻轻划动,把鸬鹚惊起。
不要说东山遥远,衡门就在我的梦中萦绕。
“东山”常用来指代隐居的理想境地,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达归隐自然的愿望。此处提到“东山”,暗示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岑参(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70年),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边塞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对故乡的思念,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还东山洛上作》创作于岑参出征或游历之后,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感受。此时,诗人或因战乱或因游历而倍感孤独,故而渴望归乡的情感更加浓烈。
岑参的《还东山洛上作》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合了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春流急不浅,归枻去何迟”通过对春水流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急迫而又无奈的氛围,表明诗人欲归的心情。接下来的“愁客叶舟里”更是直接点出“愁客”的身份,表达了他在舟中孤独与忧愁的感受。
在“夕阳花水时”一句中,夕阳与花水的结合,不仅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心中那种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怀念。随后的“云晴开螮蝀,棹发起鸬鹚”则通过动静结合,表现了春日里万物复苏的生机。
最后一句“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以“东山”象征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执念和向往。即使身处异乡,家门和那份归属感始终留在心中。整体而言,诗作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深入骨髓的思乡情怀,结合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的敏感与细腻。
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归乡的渴望。岑参运用生动的自然意象,传递出悠长而细腻的情感,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诗中提到的“东山”象征什么?
A. 远方的山
B. 诗人的故乡
C. 战争的地方
D. 自然的景色
“愁客”指的是什么?
A. 快乐的人
B. 旅行者
C. 忧愁的旅人
D. 海上的渔夫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旅行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友人的怀念
D. 对春天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