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4:02
大通禅师真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前波法涌,後波大通。
大通法涌,彻底澄空。
圆照愿海,千沤一实。
圆通法流,滔天沃日。
三世一念,十方见前。
铜崖铁壁,不可攀缘。
见即弹指,蹉过万千。
大则偏圆异位,通则真假同源。
观者著眼,是传非传。
前面的波浪象征着法的涌现,后面的波浪象征着大通的境界。大通的法则如同涌动的水流,彻底的澄清了空灵的境界。圆满的愿望如同大海,千种波澜中有一个真实的本质。圆通的法流如同滔天的水流,沐浴着阳光。三世之间一念之间,十方的事物都在眼前。铜崖铁壁般的阻碍,不可轻易攀越。见到的瞬间就如弹指而过,错过了无数的机会。伟大则偏向于圆满的不同位置,通达则真假同源。观者的眼光是关键,这里所传达的是否真正传达。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文学家,擅长山水诗,风格奔放,个性鲜明。他的诗歌受苏轼影响较大,讲求个性与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对禅宗的深入理解阶段,反映了他对佛教哲理的思考。此时的宋代,禅宗逐渐盛行,黄庭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大通禅师思想的赞美,旨在探讨宇宙与人类的关系。
《大通禅师真赞》是黄庭坚对大通禅宗思想的深刻赞美与理解之作。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通达。前两句以波浪象征法的变化,表明禅理的流动与变化;而后面则逐步引入更深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真实本质的追寻。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深刻理解。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诗人将“铜崖铁壁”的阻碍与“见即弹指”的瞬间领悟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困难与易逝的机会。诗中提到“圆”与“通”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真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启发读者去思考自身与宇宙的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禅宗思想的探索,强调了内心的觉悟与外在阻碍之间的关系,启示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要保持清醒与通达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铜崖铁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障碍与困境
C. 美好的愿望
D. 生命的流动
“三世一念”中,三世指的是哪些时间?
A. 过去、现在、未来
B. 春夏秋冬
C. 昨天、今天、明天
D. 早晨、午后、夜晚
诗中提到的“见即弹指”是什么意思?
A. 瞬间的领悟
B. 缓慢的思考
C. 忘记过去
D. 观看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