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南屏谦师》

时间: 2025-04-30 00:04:49

诗句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04:49

原文展示:

送南屏谦师
(作者:苏轼)

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
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
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
会使老谦名不朽。

白话文翻译:

这位道士早晨从南屏山出发,
来试试他的茶道技艺。
忽然间惊动了午间的茶盏,兔毛斑的纹路,
仿佛将春天的美酒装入了瓮中。
天台的乳花如今世上已难见,
玉川的清风如今又在哪里呢?
老师您有意继续传承茶道经典,
这将使老谦的名字永世流传。

注释:

  • 道人:道士,指修道的人。
  • 南屏山:可能是具体的山名,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点茶三昧手:指的是一种高超的茶道技艺。
  • 兔毛斑:茶盏上兔毛似的斑纹,形容茶的精致。
  • 春瓮:春天的酒,形容美酒。
  • 天台乳花:天台山的乳花,指一种美丽的花,象征珍稀之物。
  • 玉川:传说中的美丽河川。
  • 续茶经:继续传承茶道的经典文献。
  • 老谦:指诗中提到的谦师,可能是某位茶道大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词、诗、文并擅著称,风格豪放,题材广泛。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与南屏谦师的友谊之际,表达了对谦师茶道技艺的赞赏与期望,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茶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诗歌鉴赏:

《送南屏谦师》是苏轼对朋友谦师的深情送别之作,诗中融合了对茶道的赞美与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苏轼对茶文化的热爱。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写道士的行为,突出了他对茶道的追求与执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忽惊午盏兔毛斑”一语,既描绘了茶的美丽,又暗示了茶道技艺的精致,体现了苏轼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则表达了对珍惜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感叹,似乎在传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不仅是对谦师的期待与鼓励,同时也是对茶道传承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道人晓出南屏山:道士一大早从南屏山出发,象征着追求清净与自然的生活。
    • 来试点茶三昧手:他的目的是来展示自己高超的茶道技艺,强调了对茶道的热爱。
    • 忽惊午盏兔毛斑:形象地描绘了茶盏上细腻的斑纹,表现出对茶的细致观察与欣赏。
    • 打作春瓮鹅儿酒:把春天的美酒和茶结合,表现了美好的生活情趣。
    • 天台乳花世不见:感叹如今珍稀之物的稀缺,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玉川风腋今安有:质疑当前的环境中是否还有那样的美好,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先生有意续茶经:期待谦师继续传承茶道智慧,表现了对友人的鼓励。
    • 会使老谦名不朽:希望谦师的名字能够永世流传,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祝福。
  2.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兔毛斑”比喻茶盏的美丽,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整首诗中各种意象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与韵律美。
    • 象征:天台乳花与玉川风腋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3. 主题思想

    • 诗歌旨在传达对茶道的热爱与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南屏山:象征隐逸的生活与自然之美。
  • 点茶三昧:代表着高超的技艺与文化传承。
  • 兔毛斑:茶盏的美丽,象征着精致生活的追求。
  • 春瓮鹅儿酒:春天的酒,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 天台乳花:稀有之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珍贵。
  • 玉川:理想化的自然环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道人晓出南屏山”中的“道人”指的是哪类人?

    • A. 学者
    • B. 道士
    • C. 商人
  2. “天台乳花世不见”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珍稀之物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的无奈
  3. “会使老谦名不朽”中提到的“老谦”是指谁?

    • A. 苏轼的老师
    • B. 朋友谦师
    • C. 一位诗人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茶歌》:陶渊明
  • 《饮茶》:陆游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送南屏谦师》与陆游的《饮茶》都有对茶文化的赞美,但苏轼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陆游则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与追求。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视角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茶文化与诗词》

相关查询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老病 滕王亭子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梦李白二首·其一 黄草 忆幼子(字骥子,时隔绝在鄜州) 小寒食舟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交浅言深 文字旁的字 包含汗的词语有哪些 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尣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墙里开花墙外香 笃学好古 墨客骚人 人情恟恟 有气无力 祖宗家法 邹查 团纱 大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