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3:00
一落索 其二
识尽人间甘苦。不如归去。
先来孤馆客愁多,更倾下连宵雨。
尽日登山绕树。禄非尺素。
竹鸡啼了杜鹃啼,甚都在人愁处。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间甘苦的深刻理解,最终选择归去的心情。即使身处幽静的客馆,愁绪依然缠绕,连绵的雨水似乎更增添了忧伤。整日徘徊于山间树旁,感到的却是物质的匮乏。竹鸡和杜鹃的啼鸣,似乎都在诉说着人间的愁苦。
作者介绍
杨泽民,生活在宋代,历任官职。他的诗风多以清丽、婉约著称,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作者经历了世间的风雨后,感受到人情冷暖和世事无常,表达了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扰的厌倦。
整首诗以“识尽人间甘苦”为引,揭示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孤馆、连宵的细雨,传达出一种无所归依的忧伤。诗句“尽日登山绕树”展现了作者日复一日的无奈与疲惫,展现了他在自然中寻找解脱的渴望。随后,“禄非尺素”的表述更是强调了物质的匮乏和内心的空虚,似乎在暗示着即便有丰厚的物质,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洞。最后,竹鸡与杜鹃的啼鸣,既是自然的声音,也成为了人间愁苦的回响,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又矛盾的关系。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人对生活的思考,对孤独的感悟,以及对归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诗人对世间苦乐的理解、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孤馆”指什么?
A. 热闹的酒馆
B. 自然的山林
C. 孤独的客栈
D. 人潮涌动的城市
“禄非尺素”中“尺素”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书信
C. 雨水
D. 美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