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46
哭秘书包大监
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
常恐宝镜破,明月难再圆。
文字未改素,声容忽归玄。
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
旧馆有遗琴,清风那复传。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哲人”指的是包大监,他因病卧床,作者感到无比悲痛,仿佛是贱子在为珍贵的友谊流泪。常常担心那面宝镜会破碎,明月再也无法圆满。文字虽然没有改变,声容却已归于玄妙。此时才明白知音的稀缺,千年间只有一根绝弦。旧居中还有那把遗留的琴,清风再也无法传来那昔日的乐声。
作者介绍: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奉先,唐代诗人,以其诗歌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著称。孟郊的生活颠沛流离,经历了许多磨难,但在诗歌中展现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孟郊在得知包大监去世后写的,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哀悼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包大监是孟郊的知音,两人志趣相投,彼此欣赏。
这首诗以深切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开篇即以“哲人卧病日”切入,表现了包大监的病重,引起读者的关注。接着“贱子泣玉年”中的“贱子”自谦地提及自己,显得更加感人,流露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包大监的哀痛。诗中以“宝镜”和“明月”作为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忧虑和对团圆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死时的无奈与感伤。
接下来的“文字未改素”则显示了即使物质不变,人心却已不同,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最后两句“始知知音稀,千载一绝弦”更是点明了友谊的珍贵与稀缺,令人对人生的孤独感到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兼具哲理和抒情,充分展现了孟郊的诗歌艺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包大监的怀念,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主题思想在于令人思考人际关系的珍贵与时间的流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涵,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贱子”指代谁?
A. 包大监
B. 孟郊
C. 诗歌中的人物
D. 不确定
诗中“常恐宝镜破”意味着什么?
A. 对友谊的珍视
B. 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恐惧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
A. 对音乐的理解
B. 志同道合的朋友
C. 家人
D. 老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哭秘书包大监》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