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超上人归天台(一作送天台道士)》

时间: 2025-05-07 08:15:34

诗句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

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

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34

诗词名称: 送超上人归天台(一作送天台道士)

作者: 孟郊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
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
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白话文翻译:

天台山是最高的山,仿佛在赤色的云霞中轻盈地行走。
如何才能让双眼平静,扫除山间的虚妄之花?
又如何才能洁净自己的本性,过滤泉水中的泥沙?
灵性的境界中,万物都是笔直的,千松树没有一棵是歪斜的。
在月光中,我看到心灵更近,而在云外则将世俗的烦恼推迟。
山中的野兽保护着方丈,山猿则捧着袈裟。
遗忘了身体,才能独自得到本心,嘲笑我还执着于名利的繁华。


注释:

  • 天台山: 位于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宗教背景。
  • 赤城霞: 赤色的云霞,寓意美好与神秘的境界。
  • 妄花: 指虚假、浮华的事物。
  • 滤泉去泥沙: 比喻洗净内心的杂念。
  • 灵境: 清净的精神境界。
  • 方丈: 一种寺院的住持。
  • 牵名华: 指追求名利的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字少丘,号穷睇,唐代诗人,生于701年,卒于762年。以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意象独特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感情,常融入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孟郊游历天台山时,表达了对超上人的送别之情,同时展现了他对佛教修行的理解与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超脱世俗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超上人归天台》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孟郊对超上人归隐山林的惋惜与敬仰之情。诗歌开头以“天台山最高”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幽的氛围。山的高耸与云霞的缭绕,象征着不凡的境界。接着,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本性洁净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反思与超脱的渴望。

诗中“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一句,传达出一种和谐与正直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内心清净的向往。而后面提到的“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则将人、自然与佛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最后一句“笑我牵名华”则自嘲地指出了对名利的执着,表达了对超脱的渴望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清丽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出孟郊对超上人归隐之路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描绘天台山的壮丽,传达其高耸入云的形象。
  • 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表达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指对虚妄事物的排斥。
  •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 暗喻对心灵洗涤的需要,求得纯净。
  • 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形容理想境界的完美与和谐。
  •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 通过月光与云层的对比,展现心灵的接近与世俗的疏远。
  • 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与佛教的庄严。
  •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反映对名利的超脱与自嘲,强调内心的真实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山与心灵的宁静作比,传达出内心的理想境界。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加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 拟人: 赋予自然界动物以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自然与佛教修行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台山: 象征着高远与清净。
  • 赤城霞: 代表着美好与神秘的境界。
  • 妄花: 代表虚假的事物。
  • 灵境: 象征着理想的内心状态。
  • 山兽与山猿: 体现自然的和谐与佛教的庄严。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哲理与美感,传达出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送超上人归天台》是谁的作品? a) 李白
    b) 孟郊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妄花”是指什么? a) 真实的花
    b) 虚假的事物
    c) 美丽的景象
    d) 诗人的幻想

  3. 诗中“月中见心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厌烦
    c) 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1. b) 孟郊
  2. b) 虚假的事物
  3. c) 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题西林壁》- 苏轼

诗词对比:

《送超上人归天台》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但孟郊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豪放与自由。


参考资料:

  • 孟郊《诗词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为《送超上人归天台》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卜算子 饮酒成病 贺新郎·瑞气笼清晓 渔家傲·道德文章传几世 水调歌头 玉楼春(隐湖戏作) 最高楼(和杨民瞻席上用前韵赋牡丹) 菩萨蛮(送郑守厚卿赴阙) 玉楼春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行香子 博山戏呈赵昌甫、韩仲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页字旁的字 气懑 五子登科 依葫芦画瓢 丨字旁的字 包含内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焚林竭泽 哉结尾的成语 燕台句 全环食 无字旁的字 锦衣肉食 汤团 檐铁 偷狗戏鸡 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