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34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
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
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
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天台山是最高的山,仿佛在赤色的云霞中轻盈地行走。
如何才能让双眼平静,扫除山间的虚妄之花?
又如何才能洁净自己的本性,过滤泉水中的泥沙?
灵性的境界中,万物都是笔直的,千松树没有一棵是歪斜的。
在月光中,我看到心灵更近,而在云外则将世俗的烦恼推迟。
山中的野兽保护着方丈,山猿则捧着袈裟。
遗忘了身体,才能独自得到本心,嘲笑我还执着于名利的繁华。
孟郊,字少丘,号穷睇,唐代诗人,生于701年,卒于762年。以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意象独特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感情,常融入佛教思想。
本诗创作于孟郊游历天台山时,表达了对超上人的送别之情,同时展现了他对佛教修行的理解与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超脱世俗的追求。
《送超上人归天台》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孟郊对超上人归隐山林的惋惜与敬仰之情。诗歌开头以“天台山最高”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幽的氛围。山的高耸与云霞的缭绕,象征着不凡的境界。接着,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本性洁净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反思与超脱的渴望。
诗中“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一句,传达出一种和谐与正直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内心清净的向往。而后面提到的“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则将人、自然与佛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最后一句“笑我牵名华”则自嘲地指出了对名利的执着,表达了对超脱的渴望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清丽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出孟郊对超上人归隐之路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宁静。
整首诗围绕着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自然与佛教修行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哲理与美感,传达出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送超上人归天台》是谁的作品?
a) 李白
b) 孟郊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妄花”是指什么?
a) 真实的花
b) 虚假的事物
c) 美丽的景象
d) 诗人的幻想
诗中“月中见心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厌烦
c) 对心灵宁静的向往
d) 对友人的怀念
《送超上人归天台》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但孟郊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豪放与自由。
以上内容为《送超上人归天台》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