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5:17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
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
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
于是弛其惫,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
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若石住在冥山的阴影下,常常有老虎窥视他的领地。
若石带领家人昼夜警惕,日出时敲响警钟,日落时点亮灯火,
修筑墙壁,挖掘壕沟以防守。整整一年,老虎没有捕获任何猎物。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非常高兴,自以为老虎死了就不会再有危险。
于是,他放松了警惕,墙壁也不再修葺。不久,有貙听到牛羊和猪的声音而闯入来吃东西。
若石不知道那是貙,便驱赶它,但貙不走。
最后,貙站起来用爪子将他杀死。人们说若石只知道一而不知二,他的死是理所当然的。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景文,号季高,明代初期诗人、政治家,文学造诣颇高。他的作品以深刻的哲理和历史思考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社会对危险和警惕的思考,借用若石的故事,警示人们在面对危险时要全面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若石之死》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传达出深刻的哲理。诗中若石虽表面上有防备,但因一时的侥幸而放松警惕,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整首诗情节紧凑,层层递进,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危险时的盲目和无知。通过虎与貙的对比,突显了潜在威胁的复杂性与不可预见性。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叙述,更在探讨人性、智慧与生存的关系,警示人们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关注表面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比(虎与貙)、隐喻(虎象征表面威胁,貙象征潜在危险),以及象征(冥山象征不明的危险)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警示人们要具备全面的认知能力,面对潜在的危险时,不能仅凭表面现象行事。强调了警惕性的重要性,以及知晓事物多面性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