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4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43:15
千秋岁·淡烟平楚
——刘基 〔明代〕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
花有泪,莺无语。
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
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
良会处,知何许?
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
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这首词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轻烟弥漫在楚地,送走了朋友。花儿因离别而流泪,黄莺因愁苦而沉默。芭蕉树的心情如同一寸寸的愁苦,杨柳的丝条则如千缕思念。今夜的雨,必然化作我心中的相思之树。回想起往日的欢愉之地,眼前的一切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美好的聚会,今何在?百杯桑落酒,三叠的阳关曲,情未了,月光下潮水涌上迷津的沙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曾参与建立明朝。其诗词风格清新脱俗,特别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反映了离愁别绪的主题。
这首《千秋岁·淡烟平楚》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成功地传达了离别的哀愁与怀念。开篇的“淡烟平楚”便将读者引入一个朦胧的环境,象征着友人的远行。接着,通过“花有泪,莺无语”来描绘自然界的沉寂与悲伤,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相互交融,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愁苦与思念,芭蕉和杨柳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愁别绪,作者巧妙地将其与个人情感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接下来的“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则通过雨水的象征,强调了思念之情的深厚。
在回忆往昔的欢愉中,诗人对“良会处,知何许”的叹息,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最终以“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收尾,月光与潮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法割舍,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感慨。
逐句解析: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
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淡淡的烟雾在楚地弥漫,送走了年轻的贵族朋友。
花有泪,莺无语。
自然界的花因离别而流泪,黄莺因愁苦而沉默,表现出悲伤的氛围。
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
把愁苦拟人化,芭蕉树的心情如同一寸寸的愁苦,杨柳的丝条则象征千缕思念。
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今夜的雨水必然化作思念之树,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
回忆昔日欢愉的游玩场所,眼前的一切仿佛勾起了过去的回忆。
良会处,知何许?
那美好的聚会,如今又在哪里呢?
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
饮酒作乐的场景与离别的诗句相结合,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虽然情感未了,但月明潮涨,迷失在前方的沙洲,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深刻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淡烟平楚”中的“淡烟”指的是什么?
A. 烟雾弥漫的环境
B. 浓烟
C. 暴风雨
“王孙”在诗中指的是?
A. 年轻的贵族朋友
B. 一位老人
C. 一位女子
“情未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离别的无所谓
B. 对过去情感的留恋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