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0:28
原文展示:
捣衣诗 萧衍 〔南北朝〕
驾言易水北。送别河之阳。沉思惨行镳。如梦在空床。既寤丹绿谬。始知纨素伤。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阴虫日惨烈。庭草复芸黄。金风徂清夜。明月悬洞房。袅袅同宫女。助我理衣裳参差夕杵引。哀怨秋砧扬。轻罗飞玉腕。弱翠低红妆。朱颜日已兴。眄睇色增光。捣以一匪石。文成双鸳鸯。制握断金刀。熏用如兰芳。佳期久不归。持此寄寒乡。妾身谁为容。思君苦入肠。
白话文翻译:
我驾车前往易水北岸,在河的北岸送别。沉思中感到行旅的凄惨,如同梦中躺在空床上。醒来后才发现红色的衣料和绿色的丝线都错了,才知道白色的丝绸让人伤感。中原地区的树叶已经落下,边城的早霜应该已经到来。阴暗的虫子在日光下显得更加惨烈,庭院中的草也变得枯黄。金色的风在清夜中吹过,明亮的月亮悬挂在洞房之上。宫女们轻盈地走来,帮助我整理衣裳,晚上的捣衣声参差不齐,秋天的砧板上扬起哀怨的声音。轻薄的罗衣在玉腕上飞舞,柔弱的翠色低垂在红色的妆容上。朱红色的颜料一天天兴起,眼神中的光彩也增加了。用一块非石头的材料捣衣,图案成了双鸳鸯。制作时握着断金刀,熏香用如兰花般芳香。美好的约会已经很久没有归来,拿着这些衣物寄往寒冷的乡下。我的容貌谁来欣赏,思念你让我痛苦入肠。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朝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诗歌和书法。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送别爱人后,独自在家中思念的情景。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子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女子送别爱人后的孤独和思念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沉思惨行镳,如梦在空床”一句,以梦境般的语言表达了女子送别后的空虚和迷茫。“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女子内心的凄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驾言易水北。送别河之阳。
沉思惨行镳。如梦在空床。
既寤丹绿谬。始知纨素伤。
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
阴虫日惨烈。庭草复芸黄。
金风徂清夜。明月悬洞房。
袅袅同宫女。助我理衣裳参差夕杵引。哀怨秋砧扬。
轻罗飞玉腕。弱翠低红妆。
朱颜日已兴。眄睇色增光。
捣以一匪石。文成双鸳鸯。
制握断金刀。熏用如兰芳。
佳期久不归。持此寄寒乡。
妾身谁为容。思君苦入肠。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女子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沉思惨行镳”中的“行镳”指的是什么? A. 行旅 B. 行囊 C. 行宫 D. 行船
诗中“中州木叶下”中的“中州”指的是什么地区? A. 中原地区 B. 中亚地区 C. 中南地区 D. 中西地区
诗中“佳期久不归”中的“佳期”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约会 B. 佳节的日期 C. 佳人的期待 D. 佳肴的制作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