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32
越上闻子规
夜入翠烟啼,画寻芳树飞。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在夜晚的青翠烟雾中,听到杜鹃鸟的啼鸣,仿佛是画中仿佛飞舞的花树。春天的山色如此美好,然而我还是觉得不如回家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杜鹃鸟的啼声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思乡、离别相联系。这种鸟在春天鸣叫,被视为对游子心情的映射,常引发人们的思乡情绪。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以其政治远见和文学才华而闻名,尤其在散文和诗词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诗词多关注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范仲淹的晚年,正值他在政坛经历了许多波折后,心中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诗中所表现的思乡之情,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越上闻子规》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诗人以夜晚的青翠山烟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春意的自然景象,然而在美丽的景色中,诗人却流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忧伤与思念。夜入翠烟啼,描绘了宁静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夜晚,杜鹃的啼鸣声似乎在呼唤着游子归来。诗中“画寻芳树飞”一语,既有春天的生机,又在对比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则是诗的高潮,也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尽管春天的山色美不胜收,但诗人内心的归属感与对故乡的眷恋让他觉得再美的景色也不及回家的感觉。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自然的欣赏之间的矛盾,恰恰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那种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故乡的眷恋,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归属感的渴望。这种思乡情怀在诗中得到了浓烈的体现,表现了人对故乡、对温暖家庭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承载了深刻的情感内涵,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鸟是:
A. 燕子
B. 杜鹃
C. 鹦鹉
诗人觉得春山美好,但仍然感到什么?
A. 高兴
B. 孤独
C. 不如归
诗中“翠烟”形容的是:
A. 白天的云朵
B. 夜晚的景色
C. 雨后的彩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