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暮秋》

时间: 2025-04-22 04:28:29

诗句

潇潇风雨暗残秋,忍见黄生满径幽。

恰似楚人情太苦,年年对景倍添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28:29

原文展示:

潇潇风雨暗残秋,
忍见黄生满径幽。
恰似楚人情太苦,
年年对景倍添愁。

白话文翻译:

潇潇的风雨中,暗示着秋天的残留,我不忍心看到满地的黄叶,幽静的道路上铺满了它们。就像楚国的人们,情感太过苦涩,每年对着这样的景象,愁苦的心情更加加重。

注释:

  • 潇潇:形容雨声细微而密集,常用于描写秋雨。
  • 黄生:指的是秋天落下的黄叶。
  • 楚人:指的是古代楚国的人,常用以指代有悲苦情感的人。
  • 倍添愁:愁苦的情感加重,愁苦的感觉加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淑真(生年不详-约1200年),字梦阮,号玉溪,南宋时期著名女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以抒情和描绘景物为主。她的诗词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暮秋》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身处逆境,心中常有愁苦与思念。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及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暮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诗中的“潇潇风雨”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诗的开头便通过细雨与残秋构建了沉郁的氛围,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接着“黄生满径幽”直观地展现了秋天的萧索,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伤感。

“恰似楚人情太苦”一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楚国因其历史故事常与悲情相连,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最后一句“年年对景倍添愁”揭示了时间的推移与愁苦的加重,似乎无论如何,面对秋天的景象,愁苦始终伴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柔和的笔调,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悟及对人生的哲思,令人感到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潇潇风雨暗残秋:细雨潺潺响起,暗示着秋天的残余,这里通过“潇潇”营造出一种沉静的氛围。
  2. 忍见黄生满径幽:不忍心看到满地的黄叶,幽静的道路被落叶覆盖,突显出秋天的孤寂。
  3. 恰似楚人情太苦:将楚人的苦情与自身感受相联系,表达一种共鸣。
  4. 年年对景倍添愁:每年面对这样的景象,愁苦的心情愈加加重,强调了时间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景象比作楚人的情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潇潇”赋予雨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句式整齐,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乐的哲思,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反映了深沉的哀愁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不顺。
  • 黄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楚人:代表着悲痛与无奈,体现出历史的沉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潇潇”形容什么? A. 大雨
    B. 细雨
    C. 风声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楚人”象征什么? A. 快乐
    B. 悲苦
    C. 忧愁
    答案:B

  3. 诗人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A. 欢快
    B. 悲伤
    C. 中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朱淑真的《暮秋》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秋天的感伤,但朱淑真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情感的内省,而李清照则更倾向于对个人情感的直白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朱淑真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秋夜赋 对食作 书警 初归杂咏 纵笔 春日绝句 舟中咏落景馀清晖轻桡弄溪渚之句盖孟浩然耶溪泛舟诗也因以其句为韵赋诗十首 其一 秋思 过东邻归小憩 送三兄赴奏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美味佳肴 拏人 古篆 亠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盗跖之物 柳耳 尣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包含遍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有典有则 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审讯 厉行节约 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堑堵 包含诧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