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时间: 2025-04-29 01:40:05

诗句

宝筵延厚命,供帐序群公。

形胜宜春接,威仪建礼同。

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

辉光遍草木,和气发丝桐。

岁岁无为化,宁知乐九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40:05

原文展示: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作者:张九龄 〔唐代〕

宝筵延厚命,供帐序群公。
形胜宜春接,威仪建礼同。
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
辉光遍草木,和气发丝桐。
岁岁无为化,宁知乐九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承载着皇帝的恩赐与祝福。宴席的华美和热闹吸引了众多官员相聚一堂,场面庄严而又和谐。春天的气息在宴会上弥漫,阳光洒在每一个人身上,仿佛每个人都像露珠一样晶莹剔透。宴会中抒发着对未来的祝愿和庆祝,正值二月春暖花开之际。草木在阳光下焕发出光辉,和煦的气息在空气中流动。每年都有这种美好的变化,谁又能知晓其中的乐趣与成就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宝筵:珍贵的宴席,象征着皇家的盛典。
  2. 厚命:皇帝的恩命,指皇帝的赐宴。
  3. 供帐:宴席上为迎接贵宾而搭建的帐篷。
  4. 形胜:风景与地势的美好,暗指春天的美好时光。
  5. 晞阳:阳光照耀的样子。
  6. 解愠:消除怒气,心情愉快。
  7. 朝庆:早朝的庆祝,指庆祝的活动。
  8. 辉光:光辉,指阳光照耀下的景象。
  9. 和气:和谐美好的气氛。

典故解析:

  • 九功:指的是古代对帝王的功绩的评价,象征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和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仕途较为顺利,曾任宰相。他的诗以清新自然、含蓄深远著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政事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反映了当时社会繁荣、政治稳定的景象。作者在皇帝的宴会上作诗,表达对国家繁荣和个人成就的感慨。


诗歌鉴赏: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这首诗,开篇便以“宝筵延厚命”引出盛大的宴席,展现出一种庄重而华丽的气氛。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宴会的热闹和欢庆。诗人用“晞阳人似露”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照耀下,宾客们的神情如同露珠般晶莹,透出一种生气勃勃的景象。接下来的“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则强调了宴会的时节——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宴会场景的描绘,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最后一句“岁岁无为化,宁知乐九功”,则引发人们对功名利禄的思考,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功绩的显赫,更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宝筵延厚命:宴席的盛大是皇帝恩赐的结果。
  2. 供帐序群公:为众多官员准备的宴会,体现了尊重与礼遇。
  3. 形胜宜春接:春天的美好与宴会场地的优雅相得益彰。
  4. 威仪建礼同:场面庄重,礼仪齐全。
  5. 晞阳人似露:阳光照耀下的宾客如同露珠,象征着活力与纯洁。
  6. 解愠物从风:春风拂面,心情愉悦,万物复苏。
  7. 朝庆千龄始:朝会庆祝新的开始,意味着长久的繁荣。
  8. 年华二月中:指时间在春天的二月,象征着生机。
  9. 辉光遍草木:阳光照耀下,草木生辉,生机盎然。
  10. 和气发丝桐:和谐的气息弥漫,象征着和平与宁静。
  11. 岁岁无为化:每年都有无声的变化,时光荏苒。
  12. 宁知乐九功:谁能知晓这其中的乐趣与成就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似露”比喻宾客的清新与活力。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和气发丝桐”,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与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功名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宝筵:象征权力与荣耀。
  2. 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3. 阳光:象征着温暖与活力。
  4. 草木:象征着自然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宴席是由谁赐予的? A. 皇帝
    B. 大臣
    C. 百姓

  2. 诗人用什么比喻宾客的神情? A. 如花
    B. 如露
    C. 如星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强调功名的重要性
    B. 反思无为的生活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恩赐乐游园宴应制》在描写春天的生机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多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困扰,后者则是对和平盛典的歌颂。两首诗都在不同的背景下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杂感十首 其四 东斋杂书 读胡基仲旧诗有感 试院春晚 道室试笔 好事近(十二之十一) 舟行至织女潭 题斋壁 午坐 夜梦与宇文子友谭德称会山寺若饯予行者明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陌的词语有哪些 言语路绝 弦诵 充给 樽俎折冲 睡眼惺忪 乎结尾的成语 角楼 示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治不忘乱 无字旁的字 脱天漏网 門字旁的字 一着权在手,看取令行时 驭凤骖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