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1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19:04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
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南方的万壑汇聚着江水,敌人就在两崖之间开辟道路。
大地与山根裂开,江水从月亮的洞窟中流出。
削成的石头正对着白帝城,空旷的曲折隐匿了阳台。
虽然疏凿的工程非常美丽,但陶弘景的力量确实很大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白帝”与“陶钧”均与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白帝”作为历史名城,承载着诸多历史故事;而陶弘景则是道教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展示了对自然和技艺的尊重。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历史变革,诗歌主题丰富,关注民生,具有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瞿唐怀古》创作于杜甫中晚期,时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及历史遗迹,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瞿唐怀古》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的反思。全诗围绕西南壮丽的山水展开,开篇便以“西南万壑注”展现出大自然的壮观,紧接着“勍敌两崖开”则引入人类活动,与自然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而“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则通过奇幻的意象深化了对自然的赞美,暗示自然的神秘与不测。
后两句“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则把目光转向了历史,白帝城的提及不仅是地理的标示,更是历史的象征,暗示着盛衰更替的无常。最后一句“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以陶弘景的技艺作结,表现出对人类智慧的赞美与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在描绘壮丽自然的同时,蕴含着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杜甫既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江从月窟来”)、对仗(“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壮丽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反思,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瞿唐怀古》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白帝”指的是哪座城?
A) 北京
B) 重庆
C) 西安
D) 南京
“江从月窟来”中的“月窟”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的洞穴
B) 一种植物
C) 一座山
D) 一条河
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历史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敬畏
C) 对战争的渴望
D)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杜甫的《登高》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杜甫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和现实的艰辛,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的情怀。
推荐书目: